
第16屆臺中市議會全體議員監督市府施政、爭取地方建設及審查市府預算法案,不僅為民主政治立下最佳典範,更得到民眾一致的肯定與支持。從推動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爭取清泉崗國際機場設置到多項重大民生公共建設,市議會均以民意為最高考量。今年嶄新的議會大樓即將落成啟用,臺中市議會更將以市民福祉為第一優先,維護市民應有權益,積極為市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文.圖/馬源培
臺中市議會議員來自基層與鄰里,每位議員都肩負選民託付與期盼,議員們深入基層,拜訪民眾,聽取心聲,探求民瘼民隱,並向市府反映民眾意見及地方建設需求,同時督促行政部門落實各項議案。議員作為代議士的角色,忠實履行職權,發揮立法與監督功能,對市府缺失提出指正與改善建議,臺中市議會不但戮力以赴,更是全體市民的驕傲。

16屆議長張宏年表示,位於7期新市政中心的議會大樓,設計理念展現了民主意象的空間規劃,基地整體配置,呈現民主精神,市政府大樓為橫向長矩形造型,以低矮扁長的量體親近、服務民眾。市議會大樓為直立式短矩形造型,以高聳的量體來監督行政機構,為民把關。中軸空間則還諸市民,創造親民的空間形態,市政府與市議會兩座獨立建築量體互相對話,市政府大樓中央封閉的懸吊集會堂呼應市議會大樓透明議事廳,藉由中央公園合為一體。
市議會「市政之窗」的意象,極簡的造型、明確的方向,提升行政機關效能。極簡的造型、中性的材質而非一味追逐時尚以建立一個恆久的建築,以比例、線條、 質感呈現精緻的建築空間。綠能、環保、智慧型、耐震的現代化議事建築,更通過「基地綠化」 「基地保水」 「水資源」 「日常節能」 「汙水垃圾改善」五大指標之綠建築 ,同時設有最先進之BRB鋼骨制震系統,是一棟具有高效能、智慧型、 環保節能與耐震功能的現代化建築物。
張宏年說,市議會屬於全體市民,市民公園的規劃,中央穿廊簡潔雅緻、提供高自由度空間體驗,迎賓廣場視覺景觀層次分明、林蔭空間提供休憩場所。休閒廣場噴泉水景活化環境、夜晚照明塑造夜景,景觀綠地列植喬木呼應軸線、季節變化觀花植栽、空間尺度多元利用。
建築設計上,全長約109公尺、樓高15層,建築物主體由3個部門所構成,分別為各單位辦公空間、議事空間及總務性質空間所集合而成的空間。市議會大樓的剖面設計亦是採用拱門架構的設計模式,透過議事堂的透明性與市政府集會堂的實體相呼應。
市民優先 多功能設計
主要拱門架構是由3個垂直動線系統所組構成,垂直動線將空間分割成兩部分的空間,一部份為挑空的中庭,另一部份為議事廳和大禮堂,在剖面的設計上希望將集會性質空間與內部辦公性質空間分成兩個部分,以劃分其屬性及用途。議事廳主體的透明性與配置的位置是根據市政大樓的集會堂的尺度來規劃,而地面層中央挑空部分,則是為了配合尺度的延伸及增加視覺的穿透性與序列的連續性。
張宏年指出,剖面架構方面,議會大樓在設計概念上類似垂直的城市組織,所以樓層使用特性的安排上,由地面層到高層分別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及私人空間。由此可知,地面層的活動是最為頻繁的,並且隨著樓層的增高,空間的使用形式由公共性漸漸轉換為私人性,並藉由建築物透明的立面就可見到此垂直的安排。
市議會大樓的焦點及象徵為議事堂。議事堂的深度與整體建築物完全相同,因此在視覺上不受拘束,而且具有穿透性。門廳及集會堂為本大樓空間的主體,而議事堂樓版懸吊系統的設計方式則強調整體結構類似橋的概念。
大禮堂設計方面,大禮堂位於市議會大樓的4樓,大禮堂的四周以清玻璃帷幕凸顯它的位置及重要性,如同市政府的集會堂以拱門的方式呈現結構的特殊性及空間所隱含的象徵性意義。是一個多功能的空間可舉行國際會議、音樂會及表演活動等性質使用,可容納642個席位。

議事品質 自由民主
大禮堂外的門廳有兩層樓的挑高,可看到南面的市政北一路和北面的中央公園及市政府大樓的美景。相反地從遠處可看到大禮堂,是眾人的焦點所在,在清玻璃帷幕的後面裝飾著弧形紅色花梨木木皮包板的大禮堂實體。
張宏年強調,議事廳的設計理念,議事廳位於市議會大樓的8樓至10樓,藉由弧型屋頂將長方形的開口分成兩部分來做為市議會大樓的中心象徵。上半部為穿透的空間,下半部為議事廳,議事廳它佔據完整的結構深度,創造無障礙的視野,透明設計的議事廳可解讀為自由民主的象徵。
透明的議事廳同樣呼應市政大樓的實體集會堂,議事廳的四周以清玻璃帷幕凸顯它的位置及重要性。如同市政府的集會堂以拱門的方式呈現結構的特殊性及空間所隱含的象徵性意義,是議事大樓中最重要及象徵意義的空間。
議事廳的內部於8樓配置為主席台、官員出席台、質詢台及64位的議員座位區和音控室,9樓是民眾旁聽席,10樓記者席。透明的議事廳造型在台灣是第一次也是屏除以往使用古典造型的元素,完成一個以現代觀點詮釋民主意象的造型立面。
市民主義 繁榮富足
張宏年說,民眾的小事就是議員的大事,舉凡排水溝、路燈、道路到急難救助,都是議員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因為民眾的切身感受最為直接也最深刻。當然,大臺中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完善的交通建設、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歷史人文美景,都是珍貴的市民資產,更是大臺中的寶藏。
同時,中科已儼然成為中部區域的高科技發展核心,除形成高科技產業聚落,更加速了中部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其中,工業建設透過爭取工業園區或科學園區開發模式,建構中部區域科技產業核心基地,打造「高科技產業走廊」已儼然成型。商業發展強化中小企業輔導與服務,推動知識經濟創新價值,打造海、陸金融商業區開發,配合未來亞太營運中心帶動有利經貿情勢發展,榮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