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佳璟 圖/笠銓攝影
白冷圳工程橫跨台中縣市轄區,涉及多處中央及地方管轄單位,建議由水利署專責統籌,以調節池方式及利用夜間餘水調節供應,並不影響原先供水區域,卻因新社居民反彈及枯水期影響,請中央全額補助經費七.四億元被迫踩煞車。

台中市商業會理事長林山下表示,二○○四年就向市長胡志強提出強力建議,認為台中市要升格為國際大都會,不僅要有硬體重大建設,也要有自己的水源地,新社和大坑的白冷圳,就是亟待連接開發的工程,如果引水成功,水源可以引流到旱溪、梅川、柳川、綠川,開發成親水空間。
林山下說,他走過全世界數十個國家,發現開發成功的大都會,大都擁有山水的優質條件,現在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在即,有港口、機場,如果白冷圳引水後,就增加「湖」的美景和水源運用,台中市的河道至今未能整治成如台北的淡水河、台南運河和高雄愛河,白水圳的水源開通,可彌補台中水源先天不足的情況。
「利用白冷圳的水,是將從新社流出的水,本來到台中市過門不入,現在可以將過剩的水源,增加利用的空間」,林山下表示,白冷圳流量豐沛,當初新社民眾擔心冬季枯水期,再分給台中市,用水量會不足,其實白冷圳從大甲溪而來,不必憂慮水源會被台中市抽到不敷使用。
林山下強調,大坑常常發生水源不足的問題,也影響農業和觀光產業,「水」在一座城市的發展,會帶來財源和人文,很可惜引水計畫在二○○八年喊停,白冷圳當初是日本人在大坑設計的水利設施,如果台中市能推動引水,市區的梅川、綠川、柳川這三川獲得水源挹注,更能美化城市。

台中市府經濟發展處副處長陳永昌表示,縣市即將合併後,以往土地取得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雖然兩年前計畫暫停,但現在中央水利署也來文台中市,由台中市再提出白冷圳的引水計畫,本來難產的白冷圳水源引水計畫,可望起死回生,重新讓「台中縣市白冷圳引水工程」有動工機會。
台中縣政府表示,新社鄉白冷圳本身水源就不足,一到冬天枯水期,連地下水也抽不到,而且探訪民間反應,導因於大坑與新社當地居民有嫌隙,彼此之間有心結,加上民眾對相關資訊不瞭解,反彈聲浪大,建議台中市府應全盤考量,規畫白冷圳整個引水系統改善,加強與當地居民溝通,減少阻力。
台中縣市居民對白冷圳引水工程,可用餘水量及用水優先順序仍有疑慮,本來以為容易推動的白冷圳引水工程,橫生變化,連市長胡志強也說,這個案子開始時,市府就太掉以輕心,以為只有錢的問題,直到民意出來反對才了解事態嚴重。
「白冷圳開發為大坑集水區,有如一座得天獨厚的攔河堰,林山下希望胡志強第一任競選時,開出的政見支票,在今年參選連任時能夠兌現,為台中市大坑及台中縣新社鄉崑山、水井、二坪等高地帶缺水灌溉地區帶來新契機,也為開發觀光資源,增加「水噹噹」的賣點。
發展「大(坑)新(社)生活圈」
林山下強調,改變心態以發展「大(坑)新(社)生活圈」為基點,為當地居民設想,讓居民及農民們都能接受,尤其年底升格為大台中後,台中縣市都是一家人,有利地方產業及觀光休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