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時代人們生活少不了3C產品,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代價,肉眼看不到也感覺不到的電磁波,無所不在,正一點一滴奪去我們的健康。但無奈的是,明知危害的存在,卻苦無對策。鑑此,開發電磁波防護器具的新科技成為市場顯學,而運用抗電磁波的微粒材料係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文/楊睿民 圖/陳招宗

電磁波,又稱電磁輻射,是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傳遞能量和動量。大家應當記得在學校做磁鐵實驗時,會發現磁鐵的磁場穿透力非常強,無論是薄木片、墊板、鐵片、鋁鉑紙或手掌等,都無法阻隔磁力。電磁波中的磁場,也和磁鐵的磁場一樣,是無孔不入且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電磁波由於其頻率會變化,例如家中的交流電,其頻率是每秒正、負極變動60次,也就是說磁場的方向是每秒南、北極變動60次,可使人體產生電流流動,因此容易引起人體的傷害。
電磁波對人體傷害是全面性的
生活環境中充滿了電磁波,只要是使用電的電器用品,都會放出電磁波。而現代人人手一支大哥大,它的電磁波其實是很強的,在電腦前撥通大哥大,電腦螢幕會受干擾而閃爍不已。此外,在打開的收音機前撥通大哥大,收音機頻道也受到很大的干擾。有人曾經做過實驗,發現微波會抑制植物的生長;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不言而喻!
早在1992年的國際電磁輻射會議,各國學者專家一致證實,輻射對人體健康具有相當程度的危害,且都市化程度愈高導致腦瘤及白血病的機率愈高,危害的年齡層也愈低。美國時代雜誌亦有報導指出,長期電腦工作者,男性容易罹患攝護腺疾病,女性則容易罹患子宮頸癌。中國時報醫藥健康版亦曾報導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陳瑩山的患者案例,一位15歲少年從5歲就開始滑手機和筆電,因而罹患嚴重的老花眼。此外,長期使用電腦的女性,流產及胎兒天生畸形的發生率提高至40%,相關報導亦見諸聯合報。
近年致力發展電磁波防護具的「富是康奈米科技」負責人游民哲指出,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性的,會導致視力疲勞、老花眼、黃斑病、白內障,乃至失明;長期在電磁波的環境下,易使人頭痛、記憶力衰退,老人癡呆症發生率也會提高。其他包括心臟、皮膚、關節、生殖系統和免疫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游民哲建議大家儘管遠離電器產品,以及減少使用電腦和手機的頻率,電器不用時應拔掉插頭,以減少電磁波的產生;此外,應儘可能使用有效的防護器具。電磁波不像磁鐵南北定向,它來自四面八方,要完全隔絕必須全面包覆,但手機全面包覆訊號就會被完全阻絕;因此,一般手機護具會製成手機外套,符合使用習慣。電腦因無法包覆,只能製成防護墊,置於電腦螢幕下方,並以特殊電線插在插頭沒有電的孔洞或接地,將輻射引導到地面,藉以降低電磁波的傷害。
電磁波安全標準為30V/M
包括台灣和日本都不斷進行研發電磁波的防護材料,結果以一種運用在防雷達偵測的塗料乃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其原理就是透過特殊材質的塗料大幅減少輻射波,以逃避雷達偵測。國內研發者已取得聯合國世界專利,以及台中韓港澳越日等多國專利。而世界衛生組織的電磁波安全標準為30V/M;以筆記型電腦為例,未使用電腦時頭部偵測的電磁波約8V/M,使用時驟升到283V/M,若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則可降至6V/M。電腦開機狀態,未有屏蔽下電磁波偵測值高達1022V/M(手接觸桌墊時更高達1049V/M,若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則可降至1V/M。手機充電時電磁波偵測值高達176V/M,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可降至2V/M。
「康是富奈米科技」負責人游民哲指出,由於人們無法感覺電磁波的存在,往往忽略它對人體極大的傷害性,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相關的後遺症已逐一浮現,為了身體健康,不能再視使用相關的防護器具為麻煩事!
電磁波對人體傷害是全面性的
生活環境中充滿了電磁波,只要是使用電的電器用品,都會放出電磁波。而現代人人手一支大哥大,它的電磁波其實是很強的,在電腦前撥通大哥大,電腦螢幕會受干擾而閃爍不已。此外,在打開的收音機前撥通大哥大,收音機頻道也受到很大的干擾。有人曾經做過實驗,發現微波會抑制植物的生長;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不言而喻!
早在1992年的國際電磁輻射會議,各國學者專家一致證實,輻射對人體健康具有相當程度的危害,且都市化程度愈高導致腦瘤及白血病的機率愈高,危害的年齡層也愈低。美國時代雜誌亦有報導指出,長期電腦工作者,男性容易罹患攝護腺疾病,女性則容易罹患子宮頸癌。中國時報醫藥健康版亦曾報導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陳瑩山的患者案例,一位15歲少年從5歲就開始滑手機和筆電,因而罹患嚴重的老花眼。此外,長期使用電腦的女性,流產及胎兒天生畸形的發生率提高至40%,相關報導亦見諸聯合報。
近年致力發展電磁波防護具的「富是康奈米科技」負責人游民哲指出,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性的,會導致視力疲勞、老花眼、黃斑病、白內障,乃至失明;長期在電磁波的環境下,易使人頭痛、記憶力衰退,老人癡呆症發生率也會提高。其他包括心臟、皮膚、關節、生殖系統和免疫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電磁波安全標準為30V/M
包括台灣和日本都不斷進行研發電磁波的防護材料,結果以一種運用在防雷達偵測的塗料乃目前最為先進的技術,其原理就是透過特殊材質的塗料大幅減少輻射波,以逃避雷達偵測。國內研發者已取得聯合國世界專利,以及台中韓港澳越日等多國專利。而世界衛生組織的電磁波安全標準為30V/M;以筆記型電腦為例,未使用電腦時頭部偵測的電磁波約8V/M,使用時驟升到283V/M,若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則可降至6V/M。電腦開機狀態,未有屏蔽下電磁波偵測值高達1022V/M(手接觸桌墊時更高達1049V/M,若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則可降至1V/M。手機充電時電磁波偵測值高達176V/M,使用該材質防護具可降至2V/M。
「康是富奈米科技」負責人游民哲指出,由於人們無法感覺電磁波的存在,往往忽略它對人體極大的傷害性,結果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相關的後遺症已逐一浮現,為了身體健康,不能再視使用相關的防護器具為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