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油價不斷攀升及節能減碳的壓力俱增下,發展電動車已迫在眉睫,台灣在全球擁有電子和汽車產業深厚的技術基礎,而電動車產業居關鍵地位,本刊上期封面故事已詳述,但電動車上路仍須完整的配套措施,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在經濟部的委託下,提出相關的政策白皮書,本刊取得一手資料,讓讀者先睹為快!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電動車產業上路的政策白皮書主要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特助王正鍵整合擬訂,王正健先將電動車輛明確界定,概分電動機車和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又分: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可充電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電動車(BEV)三種。
我國智慧電動車發展具優勢
電動機車已於98年8月26日報院核定「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並於2009年起提供生產獎勵及購買補助 以促成2012年國內16萬輛電動機車銷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專利佈局嚴密,關鍵技術掌握於國際大廠,節能減碳產生之效益有限。可充電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衍生產品,可以一般家用電進行充電,節能減碳效益有限,為電動車(BVE)發展之過渡產品。電動車(BE)方面,台灣的生活型態與地形適合發展電動車,節能減碳效果較佳,為新興產品,台灣發展機會較大。
本方案發展目標是針對完全以電池為動力來源之電動車(BVE)。王正健指出,我國政府已依總統政見及行政院2008年6月5日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揭示目標:2016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的水準、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水準。此外,我國政府2005年運輸部門的CO2總排放量,占全台CO2總排放量的14.4%,僅次於工業部門54.4%, 由於工業部門推動低碳節能已具有共識,因此未來推動運輸部門CO2減少排放量相形重要。
王正健在政策白皮書內提到我國智慧電動車發展的優勢。台灣具優勢之ICT產業可以加值電動車成為智慧電動車。另者,我國具領先全球ICT產業,無論是在資訊、通訊、半導體及光電產品等領域,均有極佳之發展經驗,結合電動車之發展將可以使成為更安全舒適的智慧電動車。

橫跨經濟部、財政部、環保署、內政部
至於政府應如何配合民間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電動汽車可以順利上路。在智慧電動車發展推動方面,王正健建議由經濟部建立智慧電動車發展推動體系:設立「智慧電動車發展政策指導會」、「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以整合各方面的資訊,使政策更符合產業和社會大眾的需求。王正健亦建議由環保署和經濟部共同合作,健全環保節能標準:由相關單位訂定相關法規以達成車輛節能減碳目標。
提高消費者誘因方面,由財政部擬訂降低電動車購置成本及使用負擔措施─透過租稅優惠及補助購車,降低電動車購置成本。另由環保署推動示範運行專區─推動三年十案智慧電動車示範運行專區,每一專區電動車輛300輛。內政部、中油、台電則共同健全友善使用環境─-檢討相關法規,以利廣設充電站。在產業發展與輔導方面,權責都屬經濟部,在智慧電動車及關鍵零組件技術開發重點發展上,優先輔導電動車輛系統模組關鍵技術開發、動力鋰電池材料技術發展、車輛智慧化關鍵技術研究驗證。
此外,經濟部亦應致力建立智慧電動車輛環境建構暨標準檢測驗證平台,重點工作包括:輔導智慧電動車產品產業化、建構智慧車輛發展環境、建置智慧電動車輛標準與驗證平台。
政策白皮書近期將報行政院核定
王正健指出,電動車上路目前亟需克服的是充電站如何普及的問題,電動車充電不似汽車加油幾分鐘就可以解決,最快也要二十到三十分鐘,駕駛人不可能等那麼久的時間。因此,最可能的方法就是與百貨公司、大賣場、超商合作,以補助方式鼓勵上述地點業者廣設充電站,駕駛人在逛街購物之後,電動車也已充好電,最能有效利用時間。
關於這份白皮書,本案經濟部已召開跨部會協商會議,近期將報行政院核定。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建議成立跨部會「智慧電動車政策指導會」並指派政務委員層級召集及協調。而有關示範運行、購車補助、租稅減免、環保標準及充電站設置等議題建請政務委員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