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表示,興建中的「太平區坪林森林公園」原為國防部坪林營區,於民國96年遷營,並於民國99年正式移交太平區公所及勤益科技大學。市府近 年來為致力於解決太平區之水患,並增加民眾休憩綠化空間,在創造豐富自然生態以及承接地表雨水逕流、防洪排水的功能前提下,將該處闢建為太平地區大型多功 能綜合公園。並以森林特質為主軸呈現,提供遊客森林浴及芬多精等體驗,重新形塑當地價 值,將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條件發揮淋漓盡致。
太平區全區有五分之四為山地區域,且周邊鄰接廍子溪,其綠與水的天然構築,使太平區能夠就近享受森林芬多精之洗禮。本公園位於三汀山之山腳,原為軍事營區 使用,現地保留大樹多達29種,約計695株,生態豐富。為兼顧滯洪需求、市民休閒遊憩及保留基地原有林木與生態,公園的興闢引進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之概念來進行規劃,除減碳外亦兼具保水滯洪。
在公園設計方面,包括:
太平區全區有五分之四為山地區域,且周邊鄰接廍子溪,其綠與水的天然構築,使太平區能夠就近享受森林芬多精之洗禮。本公園位於三汀山之山腳,原為軍事營區 使用,現地保留大樹多達29種,約計695株,生態豐富。為兼顧滯洪需求、市民休閒遊憩及保留基地原有林木與生態,公園的興闢引進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之概念來進行規劃,除減碳外亦兼具保水滯洪。

在公園設計方面,包括:
一、滯洪生態池
為解決本區域歷年來的水患困擾,以及保有原來森林之風貌,本公園設置之滯洪池採濕式之設計,保留約0.5公頃常水位之景觀生態池並配合環湖步道(約 480m)、親水木棧道等施設供社區居民及遊客散步使用。其主要收集周邊中山路二段以南及以西之排水(約27.5公頃)以及公園內部排水(約10.5公 頃),合計集水區涵蓋周邊住戶共約38公頃(包含中山路二段477巷、中山路二段477巷186弄、大源路、大源二街等)。於暴雨或颱風時透過本公園收納 尖峰汛期時之水量,待雨勢減緩後排放至廍子溪既有水門,將可有效減緩周邊住戶每逢暴雨及颱風淹水之困擾。
二、大型戶外展演廣場
公園內部依社區需求設置大型戶外展演廣場,並透過滯洪區域的緩坡空間創造階梯座椅(觀眾席約1,200人),社區居民可利用此空間舉辦活動(如土風舞、藝 術表演、警政消防安全宣導等),或由周邊學校舉行社團成果演出等,藉此交流資訊、聯繫感情。另於大型活動(如跨年、演唱會)舉辦時可轉換為舞台空間使用, 舞台造型設計發想自樹苗形體語彙,成為本公園獨具特色之地標劇場。


為解決本區域歷年來的水患困擾,以及保有原來森林之風貌,本公園設置之滯洪池採濕式之設計,保留約0.5公頃常水位之景觀生態池並配合環湖步道(約 480m)、親水木棧道等施設供社區居民及遊客散步使用。其主要收集周邊中山路二段以南及以西之排水(約27.5公頃)以及公園內部排水(約10.5公 頃),合計集水區涵蓋周邊住戶共約38公頃(包含中山路二段477巷、中山路二段477巷186弄、大源路、大源二街等)。於暴雨或颱風時透過本公園收納 尖峰汛期時之水量,待雨勢減緩後排放至廍子溪既有水門,將可有效減緩周邊住戶每逢暴雨及颱風淹水之困擾。
二、大型戶外展演廣場
公園內部依社區需求設置大型戶外展演廣場,並透過滯洪區域的緩坡空間創造階梯座椅(觀眾席約1,200人),社區居民可利用此空間舉辦活動(如土風舞、藝 術表演、警政消防安全宣導等),或由周邊學校舉行社團成果演出等,藉此交流資訊、聯繫感情。另於大型活動(如跨年、演唱會)舉辦時可轉換為舞台空間使用, 舞台造型設計發想自樹苗形體語彙,成為本公園獨具特色之地標劇場。


三、森林休憩區
水利局指出,本公園既有大樹成蔭之面積廣達3.7公頃,佔總面積30%以上,除生態豐富外,更可利用樹下空間佈設公園之森林風格設施:
(一)環場綠園道
本公園主要動線以環場園道為主,透過南側勤益科技大學新校區進出,採交通寧靜區之「緩速車道」設計手法進行規劃,將速限控制於20km/hr,提高公園使 用者安全性。並且留設2m寬之植栽帶及6m寬之環場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供社區居民及遊客運動、散步使用,總長約1,470m,整體呈現林蔭綠園道之風貌。
(二)森林遊戲區
經由保留原有之大樹空間做為孩童遊戲之場所,以自然之空間創造森林迷宮體驗,並設置鳥屋,使其更富自然生態之意境。加上體健設施的設置,使運動時能體驗森林之芬多精。
(三)森林小木屋
營區既有建築物改造再利用:原二級廠空間改造為展覽館暨管理中心,全時監控公園區內安全及控管各項設施運作;於景觀生態池上方之營指揮所改建為湖濱小屋, 供機房及廁所空間使用。另原有營區宿舍空間改建為森林木屋(廁所),其數量可完全符合周邊社區民眾使用無虞,且可滿足所推估之最大遊客數(3200人/ 日)理想值之1/3。
(四)林間步道
區內休憩步道以木棧道保護大樹並穿縮於其中,整體呈現如同漫步於溪頭、杉林溪之間的感覺,透過陽光照射出樹木枝葉的陰影變化,間接使區內空間更添森林風采。
(五)生態暨四季植栽
原有保留之大樹多為綠色系,本公園另採用富四季變化之樹種,環場種植緋寒櫻約110株,進而形塑本公園成為另一處賞櫻景點,景觀生態池環湖周圍種植落羽松 101株,整體呈現如至身國外之清幽意境。而黃花風鈴木、阿勃勒等配合太平區之特產(枇杷),於夏季整體呈現黃色之風貌,突顯本區之特色。
(六)生態停車場
園區規劃之停車區空間合計約為4,053平方公尺,保留原有大樹,使本區包覆於林蔭之中。主要停車空間設置於東側聯外道路入口區,採用透水性鋪面,達到生 態之效果,另配合園道兩側留設部分停車空間,不僅滿足社區居民舉辦活動時之停車需求,也可有效服務尖峰時期之遊客停車量。
水利局強調,在預期效益方面,「太平區坪林森林公園」不僅可以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空間,使民眾生活環境周邊擁有一處優美的公園綠地環境,加上保留既有大 樹,引入多樣性之植栽,為都市增加大量的景觀植栽提高綠覆率。同時間接調節都市環境的微氣候,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達到節能減碳之效益。
而在防洪減災之實際效益部分,相關改善工程完成後可改善戶數約為400戶,將可減少區域淹水之風險,降低民眾財產損失約3億8千萬元整。且可改善計畫區之 環境衛生、提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增加觀光遊憩活動人口及均衡區域之發展等,整體改善工程之經濟效益大於成本支出。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廣告)
水利局指出,本公園既有大樹成蔭之面積廣達3.7公頃,佔總面積30%以上,除生態豐富外,更可利用樹下空間佈設公園之森林風格設施:
(一)環場綠園道
本公園主要動線以環場園道為主,透過南側勤益科技大學新校區進出,採交通寧靜區之「緩速車道」設計手法進行規劃,將速限控制於20km/hr,提高公園使 用者安全性。並且留設2m寬之植栽帶及6m寬之環場人行道及自行車道供社區居民及遊客運動、散步使用,總長約1,470m,整體呈現林蔭綠園道之風貌。
(二)森林遊戲區
經由保留原有之大樹空間做為孩童遊戲之場所,以自然之空間創造森林迷宮體驗,並設置鳥屋,使其更富自然生態之意境。加上體健設施的設置,使運動時能體驗森林之芬多精。
(三)森林小木屋
營區既有建築物改造再利用:原二級廠空間改造為展覽館暨管理中心,全時監控公園區內安全及控管各項設施運作;於景觀生態池上方之營指揮所改建為湖濱小屋, 供機房及廁所空間使用。另原有營區宿舍空間改建為森林木屋(廁所),其數量可完全符合周邊社區民眾使用無虞,且可滿足所推估之最大遊客數(3200人/ 日)理想值之1/3。
(四)林間步道
區內休憩步道以木棧道保護大樹並穿縮於其中,整體呈現如同漫步於溪頭、杉林溪之間的感覺,透過陽光照射出樹木枝葉的陰影變化,間接使區內空間更添森林風采。
(五)生態暨四季植栽
原有保留之大樹多為綠色系,本公園另採用富四季變化之樹種,環場種植緋寒櫻約110株,進而形塑本公園成為另一處賞櫻景點,景觀生態池環湖周圍種植落羽松 101株,整體呈現如至身國外之清幽意境。而黃花風鈴木、阿勃勒等配合太平區之特產(枇杷),於夏季整體呈現黃色之風貌,突顯本區之特色。
(六)生態停車場

園區規劃之停車區空間合計約為4,053平方公尺,保留原有大樹,使本區包覆於林蔭之中。主要停車空間設置於東側聯外道路入口區,採用透水性鋪面,達到生 態之效果,另配合園道兩側留設部分停車空間,不僅滿足社區居民舉辦活動時之停車需求,也可有效服務尖峰時期之遊客停車量。
水利局強調,在預期效益方面,「太平區坪林森林公園」不僅可以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空間,使民眾生活環境周邊擁有一處優美的公園綠地環境,加上保留既有大 樹,引入多樣性之植栽,為都市增加大量的景觀植栽提高綠覆率。同時間接調節都市環境的微氣候,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達到節能減碳之效益。
而在防洪減災之實際效益部分,相關改善工程完成後可改善戶數約為400戶,將可減少區域淹水之風險,降低民眾財產損失約3億8千萬元整。且可改善計畫區之 環境衛生、提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增加觀光遊憩活動人口及均衡區域之發展等,整體改善工程之經濟效益大於成本支出。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