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坉G
 ====== 查無此資料 ======


長期以來國人罹患肝病機率始終居高不下,一度被稱為國病,儘管現代醫學在肝病防治上已發揮不小的效用,但肝炎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仍揮之不去;然而,值得慶幸的是,上帝關了一扇門,卻會另外開一扇窗;上帝給了台灣人國病─肝病,卻也賜給台灣人一項國寶─肝病的救星「牛樟芝」。人工培養牛樟芝的子實體和菌絲體,製成各種防治肝病的健康食品,已成為生技界的明星產業。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牛樟芝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牛樟樹上的真菌類植物,欲認識要先認識台灣特有的牛樟。樟樹係本土山林常見的樹種,早期台灣各地盛產樟樹,造就清朝、日治時代盛極一時的焗樟腦產業,亦是雕刻和建材的常見材料。台灣的樟樹計有本樟、芳樟、陰陽樟、油樟、牛樟、栳樟、有樟等七種。

台灣特有種的菇類(真菌)

牛樟也可用來提煉樟腦,牛樟與本樟的生育環境頗為相近,因此也常與本樟混生於闊葉林中,它比較喜歡長在湖的地形,亦即坡度較緩,較廣的山凹地形。牛樟早期分布北起蘇澳鹿坡溪,沿中央山脈西側南至恆春的南仁山。目前因闊葉林的開發與盜採,僅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地方尚有其蹤跡,林務單位乃將之列為保育類的樹種。

牛樟芝 (Antrodia camphorata)民間的稱呼尚有樟芝、樟菇、樟菰、樟內菇、牛樟菇、紅樟等等,是台灣特有種的菇類(真菌),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僅發現於台灣,堪稱為世界的珍寶。牛樟芝生長於台灣山區海拔450-1500公尺間之牛樟樹樹幹腐朽之心材內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木材陰暗潮濕之表面,為一種木材腐朽真菌。

牛樟芝得之不易,它只生長在台灣本土的老齡牛樟樹上,不會生長在一般的樟樹、白樟、冇樟、陰陽木等類似之樹種。牛樟芝子實體形態多變化,有板狀、鐘狀、馬蹄狀或塔狀,無柄,緊貼著生於木材表面;菇體表面孔狀,初生時鮮紅色,漸長變為乳白色、淡紅褐色、淡褐色或淡黃褐色,老熟的子實體邊緣常呈放射反卷,並四週擴展生長,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年生子實體形態若為鐘狀、馬蹄狀或塔狀,則表面呈橘紅色或棕色,老熟後變為棕褐色至黑褐色。

牛樟芝的菌絲具有營養菌絲(generative hyphae),具扣子體(clamp connections)與骨架菌絲(skeletal hyphae);擔子(basidia)棍棒狀(clavate);擔孢子(spores)圓柱狀,偶而略彎曲,透明無色、平滑,不具澱粉質。

牛樟芝子實體於牛樟樹幹的中空內部長出,亦有自倒伏牛樟樹枯木底部長出者,有強烈的牛樟香味,氣芳香、味辛苦,新鮮子實體含於口中久之則令舌尖有辛麻之感,乾品含於口中久之則為辛苦之感。



牛樟芝身價已遠遠超過靈芝

對於牛樟芝的療效,早期的傳說是原住民特有的飲酒文化之故,因喝酒過多導致肝病變的比率居高不下,但在喝過牛樟芝的烹煮液之後,肝病竟可不藥而癒、強身健體,解酒效力更是一流,因此原住民將牛樟芝奉為上品,成為原住民的傳統珍貴藥材。民間流傳的功效有祛風行氣、化瘀活血、溫中消積、解毒消腫、鎮靜止痛、抗菌、抗病毒及抗腫瘤、腹瀉嘔吐、食物中毒、毒菇中毒、糖尿病、腎臟炎、尿蛋白過高、尿毒症、肝硬化、肝癌、流行性感冒、中暑、暈車等。

牛樟芝和靈芝一樣一直民間的常用藥;不過,先前大家都重視靈芝,對牛樟芝並未特別注意,近年牛樟芝因其稀有性而聲名大噪,身價遠遠超過靈芝,牛樟芝的身價不斷飆升,一公斤市價可達五十萬元,因而引發野生牛樟芝的盜採歪風,以致原本已經驟減的牛樟樹,生存上更面臨嚴峻的挑戰。

龐大的商機促使山老鼠盜伐牛樟樹以摘取生長在樹幹空洞中的牛樟菇,由於樹齡高、主幹夠粗的牛樟樹才有樹幹空洞供牛樟菇生長;因此,遭砍挖空的牛樟,至少得是百年以上的老樹。有些樹太大了,伐倒工程浩大,山老鼠改以火燒牛樟樹根部,因為一般相信牛樟根部燒過後更容易出菇;根據林務局一個林管處的統計,轄區內一年被伐、被燒的牛樟樹就有三百株之多。

牛樟芝遭到「屠殺」的情形越演越烈,林務單位不得不採取保護措施,將牛樟芝林列為保育區,查獲盜伐的山老鼠均送警嚴辦,使野生牛樟芝取得越來越不容易,但市場需求卻越來越大,於是業者轉而投入牛樟芝子實體和菌絲體的人工培育,其中不乏葡萄王、長庚生技、國鼎等大型企業,中科園區亦有一家專門研發牛樟芝相關產品的廠商利得實業。甚至有宗教團體成立生物科技公司投入牛樟菇子實體的栽培,例如九龍山台中慈惠堂負責人李音緣向林務局標得一大批牛樟樹漂流木,多達一、二百噸,成為國內牛樟菇子實體人工栽培最大宗。

牛樟芝的研究大專院校扮演重要角色

學術界對牛樟芝的研究亦前仆後繼,行政院農委會,南投縣政府等單位提撥經費於南投設立生技中心,委由台大農化博士賴敏男首創牛樟芝子實體無菌室栽培,經二十餘年之田野調查彙整良好的溫溼度及篩選品種優良菌種,以人工溫室大量栽培,在培養基植菌前確保完全消毒,無任何污染源,比野生更能確保品質,突破了以往牛樟芝無法人工栽培之困境,成功的延續此項珍貴菇菌的生命,免於牛樟樹與牛樟芝之濫墾盜採而滅種。

目前賴敏男博士更接受國科會提供之經費主導牛樟芝之基因鑑定,藥理、臨床等研究計畫並與台大、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期望牛樟芝能為國人健康加分,讓需要幫助的患者重現曙光。

此外,中興大學森林系研究團隊發現,牛樟芝子實體中的「安卓凱因A(Antrocamphin A)」成分,的確有抗發炎作用;且人工培養的牛樟芝成效與野生相同。興大校長蕭介夫與森林系副教授王升陽共同發表研究成果時指出,牛樟芝子實體中的「安卓凱因A(Antrocamphin A)」是牛樟芝「抗發炎」活性效用的指標。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在農業及食品化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上。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森林系副教授王升陽指出,「安卓凱因A(Antrocamphin A)」是生長在牛樟木上牛樟芝中特有的成分,動物實驗證實,當「安卓凱因A(Antrocamphin A)」的濃度越高,代表抑癌、肝臟解毒功能的「抗發炎」效果也越強。王升陽說,牛樟芝可說是台灣醫療與保健產業中的寶藏,但坊間販售的牛樟芝產品,無一定標準,市場價格差距頗大,野生樟芝一公斤市價可達五十萬元。他指出,「安卓凱因A」含量約占野生樟芝萃取物的百分之八,人工培養的樟芝生長九個月後,就有與野生樟芝含量相同的「安卓凱因A」,不必非買野生樟芝不可。

牛樟芝含有獨特的三帖類化合物

南台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所教授(兼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啟禎對牛樟芝亦有深入的研究。陳啟禎指出,根據國內外研究報告及相關文獻指出,食藥用菇類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其具有機能性成分如多醣體、類三帖化合物、腺甘、鍺化合物與有機硒,因此具有抗癌、降血壓、降血糖、抑制膽固醇、免疫...等。

目前有關牛樟芝的研究主題大多集中於三帖類的化學成份分析和結構式的建立等相關研究。從諸多研究成果得知牛樟芝確實含有獨特的三帖類化合物,具有抗癌細胞生長能力、活化神經細胞生長能力等潛力。



段木栽培、固體培養與液態發酵

目前台灣對於牛樟芝(牛樟芝)菌種開發利用方法有三種,即段木栽培、固體培養與液態發酵:

一、段木栽培─利用牛樟芝原有宿主已枯死之牛樟樹段木為培養基栽培牛樟芝,優點是能獲得與野生子實體一模一樣的成份,特別是特有的三帖類苦味成份,四季生長速度較一致且穩定;缺點是雖然比野生牛樟芝在野外生長快,但培養時間仍長,平均一年子實體生長直徑約十至十五公分(野生牛樟芝平均一年生長直徑約為七公分左右)。

二、固體培養─將牛樟芝菌種以太空包進行菌絲體培養,太空包內含有纖維物、醣類、五穀雜糧類等。能獲得與野生牛樟芝相近的成分,培養時間約三個月以上,培養成本略高。前面說到牛樟芝之所以稱做台灣國寶,只因為它需要生長於台灣特有之牛樟樹中,而牛樟樹越來越稀少故被列為一級保育類植物。現在可以用太空包種植,不使用到牛樟樹、牛樟木,可以避免野生牛樟樹被盜伐的命運,維護自然環保。

將紅色菌絲體移植到太空包中培養或直接植菌,可以使菌絲繼續成長,但因成長幾轉不明,約三個月左右會停止生長,具孢囊但無扣子體屬無性生殖且無明顯子實體的完整構造,其成分中之多糖體與三帖類會因培養基的內容物而改變。固態培養法是國家積極輔導的生技產業,只有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下才能大量生產牛樟芝的產品。

利用固體培養基栽培牛樟芝,優點是能獲得與野生子實體相近(但不一樣)的成份;缺點是培養時間較長,耗時且成本較高。而牛樟芝固體培養生產的重要意義在於是否能生產與野生牛樟芝相似成份的培養方法,固體栽培萃取物具有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質,若能與野生牛樟芝重要成份(如三帖類)做對照比較,可以以野生牛樟芝相似程度替代之。

三、液體深層發酵─利用500公升到噸級公升以上液體發酵槽,進行菌種液體發酵以收取菌絲體,優點是培養時間短(一般約十天以內要收槽),雖然普遍上可獲得較高的多醣體含量(含培養基的養份),但缺點是無法取得野生牛樟芝特有的三帖類(苦味)成份,且與野生牛樟芝子實體所共有的成份相去甚遠。主要是因為牛樟芝菌種在高張的液體培養基內生長,所有的代謝反應與野外牛樟芝在樹幹上生長(屬於等張環境下生長),其代謝產物與野生長出的牛樟芝子實體有相當大的差異性。

研究發現牛樟芝菌絲或紅色菌絲體只能萃取出相當少的脂溶性萃取物約 0.5% 到 2.4% 之間( 引述國科會資料 ) ,而子實體一年生可以萃取出 32% 到45% 的脂溶性萃取物,由此可以知道為什麼一般大多推崇牛樟芝子實體的原因了。

消費者的權益誰來保障

  在學術研究單位的努力下,並結合國內成熟的農業技術,以人工栽培牛樟芝已不是很難的問題,終於可以讓慘遭毒手的牛樟樹可以喘一口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坊間牛樟芝各種產品充斥,究竟是屬於固體栽培的子實體?抑或液態發酵的菌絲體?標示卻很模稜,讓消費者無從辨識,常以較高的價格買到成本低的液態發酵菌絲體。再者,對於牛樟芝的功效也過度誇大,誤導消費者。以上種種仍待衛生單位加以規範整頓,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