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已有43年的小磨坊國際貿易,原本只是一家6人的家族企業,年營收不過5、600萬元,在第二代的董大斌接班後,歷經23年的努力耕耘,目前員工已增加到135人,今年營收挑戰4億元。小磨坊目前在零售通路、外食產業、食品加工三大通路,平均市佔率逾40%,早已躍居台灣香辛調味料第一品牌。
■文、圖/甄芳達
■文、圖/甄芳達

小磨坊研發的香辛調味料多達5、600種,也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包括統一企業、金車、大成長城、禎祥、桂冠、維力、新東陽、義美、高雄空廚等,都是小磨坊的主力客戶群。
父親突然病逝不得不接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小磨坊通過ISO22000國際品質認證,成為業界第一;緊接著還以「水解與交叉反應開發技術」,從500多件「法人科專計劃」及「業界科專計劃」脫穎而出,榮獲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劃之「傑出SBIR創意獎」,也是國內食品業界唯一獲得科專計劃表揚的公司。
董大斌以自豪的口吻說,此舉象徵著,小磨坊已從傳統技術製造調味料,一躍成為以高科技生物技術從事高附加價值的食品處理公司。他說,面對國內食品大廠挾帶大量資源的環伺競爭下,小磨坊能以中小型企業的組織型態,突破逆境獲得殊榮,實屬難得,也證明了小磨坊追求卓越的腳步未曾停歇。
不過,提起董大斌當年跨入辛香料市場的過程,其實有一段小故事。大學畢業後,董大斌原本計劃赴日本留學的,因為父親突然病逝,迫使他不得不接班。接下家族事業後,董大斌認為舊有品牌「鑽石牌」沒有想像力,便增加新品牌「小磨坊」,當時的辛香料市場既傳統又保守,餐飲業需求與購買管道固定,小磨坊始終打不進家用通路及餐飲通路。
率先引進全國唯一採西德進口冷凍研磨
奠定小磨坊在香辛料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在於堅持品質、創新研發、以顧客為導向的行銷策略。當時,董大斌決定改走差異化路線,以價格與品質,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吸引重視品質的主顧客群。首先,小磨坊率先引進全國唯一採西德進口冷凍研磨機械,以液態低溫研磨,確保香辛料芳香不走味、不變質。還有,烘乾、研磨、調配、包裝等生產空間各自隔絕,以防香辛料互相影響本有的味道。
剛開始,堅持採天然香辛料、走高單價的小磨坊,可說是慘淡經營,「你有沒有行情概念呀,一瓶楜椒粉賣這麼貴!」常有同業私底下嘲笑董大斌沒行情,調味料才會賣這麼貴、根本賣不掉等等,大家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當時的小磨坊,屬於後發品牌,加上董大斌又無資源,既然採差異化策略,就得先找個立足點發揮所長,董大斌決定先從西式香料下手。只不過,當年的西式香料皆由國外進口,小磨坊一開始推廣西式香料也是很辛苦。
不料,隨著日本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的推波助瀾,以及國人出國旅遊經驗豐富,接觸到異國料理的機會愈來愈多,加上異國餐廳興盛,帶動西式香料使用量暴增,率先聚焦於西式香料的小磨坊,銷售量漸入佳境,穩坐西式香料第一品牌,小磨坊又將觸角延伸到中式調味料。
追求飲食藝術無限可能
天蠍座的董大斌,不喜歡和別人做一樣的事情、走一樣的路,帶點叛逆性格的他,帶著小磨坊不斷地創新求變。平時喜歡在家烹調料理的董大斌,在親身烹調的過程中,發想出許多創意,例如調香新技術食品系列、以及花了3年時間研發,新推出的代表作「味什麼」異國香料配方系列,概念全都來自於董大斌。
尤其是包裝走年輕化、以創造生活中的小樂趣為訴求的「味什麼」異國香料系列,同樣的食材,添加了不同的異國香料,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味道,符合年輕族群喜歡求新求變的個性,最近就有一位新人結婚,因為喜歡「味什麼」異國香料配方系列所,一口氣買了600罐分送親朋好友。
從末端消費者口中聽到最直接的反應與需求,小磨坊內部設立一個推廣部門,由員工親自到媽媽教室、農漁會家政班、公司行號福委會、各大飯店、社區大學等場合,藉由教學與烹調試吃活動的舉辦,獲得目標對象對於產品、品牌最直接的反應與建議,成為業界的創舉,也做到了真正的顧客導向。
父親突然病逝不得不接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小磨坊通過ISO22000國際品質認證,成為業界第一;緊接著還以「水解與交叉反應開發技術」,從500多件「法人科專計劃」及「業界科專計劃」脫穎而出,榮獲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劃之「傑出SBIR創意獎」,也是國內食品業界唯一獲得科專計劃表揚的公司。
董大斌以自豪的口吻說,此舉象徵著,小磨坊已從傳統技術製造調味料,一躍成為以高科技生物技術從事高附加價值的食品處理公司。他說,面對國內食品大廠挾帶大量資源的環伺競爭下,小磨坊能以中小型企業的組織型態,突破逆境獲得殊榮,實屬難得,也證明了小磨坊追求卓越的腳步未曾停歇。
不過,提起董大斌當年跨入辛香料市場的過程,其實有一段小故事。大學畢業後,董大斌原本計劃赴日本留學的,因為父親突然病逝,迫使他不得不接班。接下家族事業後,董大斌認為舊有品牌「鑽石牌」沒有想像力,便增加新品牌「小磨坊」,當時的辛香料市場既傳統又保守,餐飲業需求與購買管道固定,小磨坊始終打不進家用通路及餐飲通路。

奠定小磨坊在香辛料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在於堅持品質、創新研發、以顧客為導向的行銷策略。當時,董大斌決定改走差異化路線,以價格與品質,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吸引重視品質的主顧客群。首先,小磨坊率先引進全國唯一採西德進口冷凍研磨機械,以液態低溫研磨,確保香辛料芳香不走味、不變質。還有,烘乾、研磨、調配、包裝等生產空間各自隔絕,以防香辛料互相影響本有的味道。
剛開始,堅持採天然香辛料、走高單價的小磨坊,可說是慘淡經營,「你有沒有行情概念呀,一瓶楜椒粉賣這麼貴!」常有同業私底下嘲笑董大斌沒行情,調味料才會賣這麼貴、根本賣不掉等等,大家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當時的小磨坊,屬於後發品牌,加上董大斌又無資源,既然採差異化策略,就得先找個立足點發揮所長,董大斌決定先從西式香料下手。只不過,當年的西式香料皆由國外進口,小磨坊一開始推廣西式香料也是很辛苦。
不料,隨著日本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的推波助瀾,以及國人出國旅遊經驗豐富,接觸到異國料理的機會愈來愈多,加上異國餐廳興盛,帶動西式香料使用量暴增,率先聚焦於西式香料的小磨坊,銷售量漸入佳境,穩坐西式香料第一品牌,小磨坊又將觸角延伸到中式調味料。
追求飲食藝術無限可能
天蠍座的董大斌,不喜歡和別人做一樣的事情、走一樣的路,帶點叛逆性格的他,帶著小磨坊不斷地創新求變。平時喜歡在家烹調料理的董大斌,在親身烹調的過程中,發想出許多創意,例如調香新技術食品系列、以及花了3年時間研發,新推出的代表作「味什麼」異國香料配方系列,概念全都來自於董大斌。
尤其是包裝走年輕化、以創造生活中的小樂趣為訴求的「味什麼」異國香料系列,同樣的食材,添加了不同的異國香料,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味道,符合年輕族群喜歡求新求變的個性,最近就有一位新人結婚,因為喜歡「味什麼」異國香料配方系列所,一口氣買了600罐分送親朋好友。
從末端消費者口中聽到最直接的反應與需求,小磨坊內部設立一個推廣部門,由員工親自到媽媽教室、農漁會家政班、公司行號福委會、各大飯店、社區大學等場合,藉由教學與烹調試吃活動的舉辦,獲得目標對象對於產品、品牌最直接的反應與建議,成為業界的創舉,也做到了真正的顧客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