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湳低碳經貿示範園區
臺中市政府為爭取全國低碳示範城市,積極打造「水湳低碳經貿示範園區」。市長胡志強強調,臺中市參酌國際推動低碳城市建構成功經驗,擬訂健全低碳策略與行動方案,建構一個以減碳作為長期目標的「低碳花園城市」。同時兼顧經濟發展與大眾生活品質提升,期望透過全民參與、公共企業及政府共同努力,減少本市溫室氣體排放,打造綠色低碳城市。在臺中市低碳建構過程中,水湳低碳經貿示範園區為屯區的旗艦計畫,未來將整合山區、海區各項低碳方案,全面構築綠色永續生活環境。
■文.圖/馬源培
水 湳低碳經貿示範園區將以「生態園區」之概念貫穿整體,從基盤設施興闢、建築開發行為至園區化管理均納入低碳思維,將可打造為臺灣第一處全方位落實低碳策略的園區。同時臺中市亦將透過申辦2017年東亞運的機會,以尋找綠巨人為主題打造環保低碳運動會,將低碳城市建構成果展現於國際舞台。

胡市長志強指出,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占地254公頃,計畫人口20,000人,計畫面積占全市約0.11%,計畫人口占全市人口約0.76%。園區規劃主要以大面積綠色開放空間配置在基地中央,形成一個大型、蜿蜒全區、貫穿南北的中央生態公園。中央生態公園周邊規劃國際經貿園區、生態住宅社區、文化商業區及創新研究園區等四個特色分區。
全區不但將公園生態化、綠色基礎設施、人本交通理念納入基盤設施規劃設計,將來私人開發建設也於都市計畫訂定綠建築、屋頂綠化及再生能源使用等規定。更將以公共建築為示範點,建置再生能源環境監控地標臺灣塔、零碳排放城市文化館等,預計打造中臺灣第一個全方位低碳示範園區,相關公共建設預計於105年底完成。
水湳低碳經貿示範園區將從「低碳建築」、「植栽綠化」、「生態循環」、「綠色運輸」、「再生能源」、「節約能源」等面向,分階段由公、私部門投入,逐漸建構低碳示範園區。其中短期階段屬於園區基盤工程及重要公共建設興闢階段,本階段將著重推動基盤工程及公共建設規劃設計落實低碳措施;中長期階段則屬於私人進駐開發建設階段,主要透過都市計畫及都市設計審議機制控管,使園區各項開發建設均落實低碳、生態願景,同時進一步與全市大範圍低碳措施整合,期能發揮更大的低碳效益。
大公園大綠地

植栽綠化方面,短期階段原水湳機場營區既存樹木保留,初步估計具保留價值之既存樹木約1,800株,其中1,200餘株移植於中央公園,部分提供全區道路及園道景觀綠美化使用。全區增加植栽綠化,預估增植喬木達3,500株以上,同時園區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停車場設施落實生態化。設置中央生態公園,面積近70公頃之中央公園,預計造林面積不小於25公頃,種植喬木達2,000株以上,創造公園環境的生態多元性。
在生態循環上,短期階段推動水資源再利用,園區內景觀工程及公共建築應將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納入規劃設置,公園綠地景觀工程設置中水回收系統。營建廢棄物、廢棄土方再利用,希望達成廢棄土回收比例 80%以上及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比例70%以上之目標。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經由回收處理後作為廠區設備清洗、澆灌及景觀池用水。
胡市長志強說,綠色運輸部分,短期優化人本運輸使用環境,透過發展自行車系統,及沿街面留設公共開放空間、架空走廊、人行通道等,達到優化人本運輸使用環境目的。落實停車及車輛使用管理,導入交通攔截圈概念,於園區南北主要入口設置大型停車場,減少園區內停車空間供給及降低車輛進入園區,期望長期能達成公共運輸及人本運輸使用率達60%以上之目標。
綠色運輸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應用部分,短期階段將優先由公共建設適用,本園區之中央公園景觀設施維護管理預計100%使用再生能源,未來臺灣塔也將成為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測試空間。節約能源方面,短期階段公用設備儘量利用節能設備及替代能源,並推動智慧電網及再生能源研究規劃作業,建構智慧電網系統及推動再生能源應用。辦理「資訊交流、智慧電網、再生能源及園區保安推動計畫」,訂定園區碳排指標及公共建設綠色內涵之比例。
胡市長志強指出,臺中市在綠化植栽及生態保護方面努力不懈。位於7期重劃區的「秋紅谷廣場」今年底完工後將為臺中市增加2.5萬平方公尺的綠覆率,同時兼具景觀、生態、滯洪、排水與調節空氣品質等功能,創造一個休閒的生活迴路。未來與基地東側的國家歌劇院與新市政中心綠帶串連在一起,成為一個「互補」性的空間。
面積701.3公頃的「高美濕地」積極推動「溼地保育教育復育示範計畫」,包含目前已被國際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為嚴重瀕臨絕種的大安水蓑衣、雲林莞草,與國際鳥類聯盟將高美濕地列為全台52處重要鳥類棲息地之一,加強相關生態保護工作。

環保低碳國際城
霧峰區「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闢建5條登山步道:桐林花廊步道、奧山步道、北坑溪步道、樟樹林步道、北坑溪支線步道。其中北坑溪支線步道蝶類資源豐富,更為全臺社區第一個針對蜘蛛生態長期調查的生態推廣站,並可觀賞低海拔次森林完整林相。
位於和平區的「梨山風景區」,自然生態體系豐富多元,資源必須永續利用。未來計劃重點包括:生態修復,減少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土壤改良,建立以本地適生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建設鄉村更新之生態社區;綠色交通,發展電動汽機車及公共運輸工具。同時推動水資源回收及廚餘、有機廢棄物回收,在太陽能能源利用方面,採用太陽能熱水器、智慧電錶及節能電器,全面保育這片難得的好山好水。
東區的臺糖生態公園屬於臺糖用地總面積達22公頃,未來將劃設面積約4.5公頃的生態池公園,全區將導入綠園道概念,設置30米寬人、車、自行車、綠帶等空間,創造都市新綠。同時提升區域綠化及環境美感並促進地方產業活絡,創造道路綠帶,並以人為開發宗旨,營造友善的商業空間創造舒適購物環境。
胡市長志強強調,臺中市依循國際潮流積極建構成為低碳城市,並將申辦2017年東亞運動競賽與環保低碳結合,使得運動賽事結合人、運動與自然,鼓勵使用綠色產品、低碳運具、綠建築運動場館與採用低碳在地蔬食等。期望讓2017年東亞運成為一個環保低碳運動會,使這個大型運動會在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臺中市打造低碳綠建築大都會成為全球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