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春,天氣乍暖還寒,一波波冷空氣吹的許多人傷風感冒,很多人會自己採用食療的方法治病,比如喝點紅糖薑湯、白蘿蔔汁或雞湯。但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在感冒的不同階段,所吃的食物是否也應該不同呢?對於食療養生相當有研究的中醫師蔡嘉一認為,感冒時最重要的是按「體質和時間」吃,感冒食療應該隨著病程而轉變,有些食物是適合平時調養的,但碰上發炎或已染上流行性感冒時,最好別吃。
■文.圖/馬源培

蔡嘉一表示,感冒初期,紅糖薑湯效果不錯,因為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紅糖則可補充熱量。但薑湯只適用於外感風寒,得了熱傷風的人,則不適合飲用。而且,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也不要吃。
有人認為,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這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不過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除了發燒以外,並不適合感冒期間食用。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腳冰冷等情形,吃了更容易讓病情惡化。
若是發炎或染上流行性感冒,一般出現咽喉腫痛、流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吃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更重。蔡嘉一認為,性寒的水果如西瓜、梨等具有解熱作用,可以用來「降火」。此外,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
做法是取青蔥蔥白部分,加上豆豉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其中的蘋果酸、磷酸等會刺激血液循環,發汗的效果比薑湯更快;發酵的豆豉則可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但如果得了流行性感冒就要特別注意了,患者往往怕冷、發熱比普通感冒厲害得多,病程很長,嚴重時會導致併發症,兒童患流感時,除服用小兒感冒沖劑,還應加服清熱解毒口服液。
蔡嘉一指出, 預防感冒,白蘿蔔、茶白蘿蔔具有消炎、殺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日常生活中,將生蘿蔔汁加點蜂蜜,喝下去後可以緩解喉嚨腫痛。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研究中還發現,兩星期內每天喝5杯紅茶或綠茶的人,身體的免疫能力會大大增強,比起未飲茶者,可以多趕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喝茶的確對人體具有相當的保健功能,民眾不妨試試。
對於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冬天除應注意防寒保暖,適當控制情緒外,更應保持按時服藥習慣,保持血壓穩定。如果突然停藥,約有5%左右的病人會在40小時左右,出現血壓大幅度反跳。
糖尿病人的足部護理,應以不刺激的肥皂與溫水 (低於攝氏35度),但浸泡時間不可超過10分鐘,出門時,記得隨身攜帶方糖或含糖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狀(如冒冷汗、心悸、頭暈、發抖等),立即吃2粒方糖或飲用半杯含糖飲料(如果汁120cc) 。同時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註明姓名、地址、電話、用藥情況、主治醫師聯絡電話,以便處理緊急狀況。
蔡嘉一強調,近來氣溫很低,寒冷可使部分人和慢性病患者體內皮質醇及調節代謝的環—磷酸腺苷(CGMP)和環—磷酸烏苷(CAMP)含量明顯下降。垂體—腎上腺素皮質功能明顯抑制,血流緩慢,免疫功能下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大於興奮,這在老年人和體質弱者身上尤為顯著。因此人體在低溫中對食物的消化及對營養的吸收就應相對提高,並且記得持續用藥,才能確保身心健康安全。
■文.圖/馬源培


蔡嘉一表示,感冒初期,紅糖薑湯效果不錯,因為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紅糖則可補充熱量。但薑湯只適用於外感風寒,得了熱傷風的人,則不適合飲用。而且,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也不要吃。
有人認為,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這要視個人情況而定,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不過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除了發燒以外,並不適合感冒期間食用。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腳冰冷等情形,吃了更容易讓病情惡化。
若是發炎或染上流行性感冒,一般出現咽喉腫痛、流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吃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更重。蔡嘉一認為,性寒的水果如西瓜、梨等具有解熱作用,可以用來「降火」。此外,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
做法是取青蔥蔥白部分,加上豆豉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其中的蘋果酸、磷酸等會刺激血液循環,發汗的效果比薑湯更快;發酵的豆豉則可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但如果得了流行性感冒就要特別注意了,患者往往怕冷、發熱比普通感冒厲害得多,病程很長,嚴重時會導致併發症,兒童患流感時,除服用小兒感冒沖劑,還應加服清熱解毒口服液。
蔡嘉一指出, 預防感冒,白蘿蔔、茶白蘿蔔具有消炎、殺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日常生活中,將生蘿蔔汁加點蜂蜜,喝下去後可以緩解喉嚨腫痛。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在一項研究中還發現,兩星期內每天喝5杯紅茶或綠茶的人,身體的免疫能力會大大增強,比起未飲茶者,可以多趕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喝茶的確對人體具有相當的保健功能,民眾不妨試試。
對於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冬天除應注意防寒保暖,適當控制情緒外,更應保持按時服藥習慣,保持血壓穩定。如果突然停藥,約有5%左右的病人會在40小時左右,出現血壓大幅度反跳。
糖尿病人的足部護理,應以不刺激的肥皂與溫水 (低於攝氏35度),但浸泡時間不可超過10分鐘,出門時,記得隨身攜帶方糖或含糖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狀(如冒冷汗、心悸、頭暈、發抖等),立即吃2粒方糖或飲用半杯含糖飲料(如果汁120cc) 。同時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註明姓名、地址、電話、用藥情況、主治醫師聯絡電話,以便處理緊急狀況。
蔡嘉一強調,近來氣溫很低,寒冷可使部分人和慢性病患者體內皮質醇及調節代謝的環—磷酸腺苷(CGMP)和環—磷酸烏苷(CAMP)含量明顯下降。垂體—腎上腺素皮質功能明顯抑制,血流緩慢,免疫功能下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大於興奮,這在老年人和體質弱者身上尤為顯著。因此人體在低溫中對食物的消化及對營養的吸收就應相對提高,並且記得持續用藥,才能確保身心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