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中科發掘產業動能新星智明谷農業生技奪魁
 .中科廠商新冠肺炎自動核酸分析儀85分鐘檢測結果
 .全球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在中科啟動騎行者探索的熱情
 .中科串接產學研生醫及光電量能加速學研成果產業化
 .中科面對疫情展現爆發力逆勢成長
 .中科園區生態美不勝收
 .中科二林園區招商熱租金低吸引產業搶進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4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塑膠製品的問世儘管為物質文明的一大盛事,也為人們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對海洋和河川環境的衝擊正浮上檯面,成為環保團體撻伐的對象。正當全球掀起省思熱潮之際,國內亦有若干年輕族群投身文創開發,發揮創意。繫鈴人也成為解鈴人,讓塑膠也可以躋身環保之列。

■文.圖/楊順發



近年來,塑料垃圾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研究顯示,塑料微粒的污染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江河海洋到土壤食物以及我們的飲用水等。根據美國一家名叫Ormedia的新調查媒體機構所發佈的一份報告指稱,我們平常飲用的自來水中,含有肉眼看不見的塑料微粒。據悉,該機構對全球各地14個國家的自來水進行了抽樣檢查,結果顯示,平均83%的自來水樣品中都含有塑料微粒。



塑料已經進入生物鏈底層

此外,根據估計,當今每年有高達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最終會流向大海。換算這個驚人的數字,等於是每分鐘都有一輛卡車的塑膠垃圾被倒入大海,這些涵概吸管、塑膠袋、免洗餐具與手搖杯等塑膠製品廢棄物,對海洋生物帶來嚴重的危害。聯合國已將塑膠垃圾視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

面對全球河川和海洋到處充斥著塑膠製品產生的垃圾,科學家們一再針對海洋中塑料微粒及垃圾對海洋生物,特別是對鯨魚、鯊魚以及鰩魚等的衝擊和影響進行研究。這些魚類受到塑料微粒的威脅最大。其中,鯨魚每天可能吞食數百甚至上千個塑料微粒和碎片。塑料污染在進入海洋後經過分解或成為微小碎片和微粒,或附著在浮游生物上。塑料微粒與海洋的浮游生物在體積和形狀上都非常相近。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

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都有塑料污染,無論是墨西哥灣,還是地中海,孟加拉灣。塑料污染遍及五大洋。甚至在我們地球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都有塑料微粒。專家表示,海洋塑料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必須停止。根據聯合國估計,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大約有51萬億個塑料微粒,是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500倍。專家說,即使我們現在就停止生產塑料,問題仍然會持續很久。因為塑料已經進入生物鏈底層,可能將影響其上的整條食物鏈。

科學家希望透過一些受人喜愛的標誌性海洋生物,能夠引起人們對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視,並希望各國政府、政策制定者、管理者以及整個社區都能夠對此有所作為,或許才有希望。面對這場危機,很多部門都開始動起來,有團體倡議源頭減量、也有倡議回收與重複利用、同時也有政府或企業在討論替代物質。

事實上,坊間早有若干年輕人為了解決塑膠廢棄物的棘手問題,默默付出多年,儘管只是盡九牛一毛之力,但卻願意起星火的作用,期盼有一天能見到燎原的盛況。位於基隆市義二路旁的「ADD飾不飾–獨創設計工作室」,由年輕設計師Alley於十多年前所創立。工作室內擺滿已完成和待完成的耳環、手飾等各類妝扮的飾件,最特別的是這些繽紛的飾品,大多是從我們生活中的廢棄塑料再造而成。



情鎖西定河的飾品設計師

基隆在地土生土長的Alley回憶小時候老家後面一條乾淨的河川─西定河,處處有魚蝦,然而自從上面蓋了高架橋之後,河川一夕變色,充斥的塑膠袋等垃圾取代了魚蝦,令她感慨萬分。很有藝術天份的她,後來進入了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就讀,大學四年專攻木工以及金工,展現對設計的熱情。

對設計的熱情驅使Alley繼續攻讀研究所,此一階段她將重心放到了現代金工上。Alley表示,唸研究所時的指導教授江怡瑩十分要求學生應用不同的生活媒材融入到作品中,因此Alley開始將設計媒材作更多的延伸,不再僅限於金屬,而是涵概所有的生活媒材。生活媒材是什麼?就是我們身邊可以看到的任何一切,包括塑料在內。她也摸清楚買手搖杯裝它的塑膠袋叫聚乙烯,運動在喝的寶特瓶叫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這兩者是日常被廣泛被濫用的產品,儘管後者可以回收再利用,但過程同樣很不環保。

經過探索後,她發現自己擅長將工業廢料轉化成自然有機的形象。有一次,她利用黃色的包裝塑膠條設計出具有海葵形象的飾品,儘管頗具創意,但指導教授江怡瑩仍建議她多加入自身情感以及故事到設計中。為了尋找自己與作品的情感連結,Alley回到家鄉基隆,並在老家後方的西定河找到了創作靈感,Alley才開始慢慢摸索屬於自己獨特的作品。

從小Alley就喜歡跟媽媽在陽台種各式各樣的花草,看著蜻蜓在亮晶晶的河面上飛舞,觀察各式各樣的生態。而附近的人們每天在河邊活動,或洗衣或聊天,一條河川串起人們之間的情感。漸漸長大後,Alley發現附近的鄰居常趁半夜時,偷偷把垃圾丟入河內,每當在半夜聽到垃圾掉入河裡的「撲通」聲時,她就會在家中吶喊著:「不可以丟!」,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垃圾污染發出惡臭,河川變色,人們嫌惡它而不再靠近西定河,與河川疏遠了,彼此之間的情感也跟著疏離,讓她非常感慨,對這條陪她一起生長的河川也感到十分不捨。不過,這次她不再以無能為力當藉口,學會了當代金工技術的Alley,既然有能力將所有媒材融合到自己的設計中,於是決心親自進入髒亂的西定河內,探索其中的垃圾,找出有哪些生活媒材可以融入設計中。

這項看似瘋狂的計畫,讓雙親十分擔心,不過最後仍給予最大的支持,她的媽媽甚至成為背後最大的助手。住在西定河中游的Alley,在媽媽的陪伴下開始往河流的源頭走,尋找可以下去河流的入口,有懼高症的她找到的卻是一個已經生鏽的鐵梯,在媽媽的鼓勵下,終於鼓起勇氣,帶上矽膠手套,踩著雨鞋慢慢地往下爬。

當Alley親自下到髒兮兮的西定河,迎接她是許多令人崩潰的畫面, 除了必須避開無預警從排水管噴出的家庭廢水,還必須面對看到汙染時,心理所產生的壓力。曾經在陽台上邊哭著清理塑膠袋上的水蛭,但一想到河中的水鳥吃這樣的食物,她沒有太多的時間哭泣。她必須加緊腳步,和時間賽跑,付出更大的努力,期盼人們可以看到西定河在嗚咽,有朝一日能還給西定河一條乾淨的河川。



「S+飾不飾計畫」搶救河川

她擇在基隆市義二路的老房子裡,創立的「ADD飾不飾–獨創設計工作室」,在這老屋空間裡,Alley以工藝創作者、循環再生材質研究者以及青年返鄉的身分,透過手工與風格飾物回到家鄉與民眾進行創作交流,並且重溫歷史街道的氛圍與別緻。Alley希望飾物不再僅是飾物的功能,而有更多的延伸性,效法當代金工的精神,透過飾物可以傳達情感、表現獨特、彰顯風格、關注日常、傳遞精神與理念。在這裡或許可以尋到靈感、體驗生活氛圍,也可以尋到屬於自己的飾物伴侶。

人們可以於乘載著各種飾物意義的老屋空間裡,一同觀賞、交流;可以親手打造飾物或選物給最重要的人;學生可以個別預約至工作室,諮詢相關的創作問題或經驗分享。除了工作室多元材質的飾物,「飾不飾」的藝術家Alley也獨家創立了永續珠寶品牌─(Vitalité Jewelry)生態系珠寶,研究生活環境廢棄塑料並結合自身的工藝技術,讓廢棄物轉變為特殊別緻的當代藝術珠寶。

帶著理想與熱情,發起「S+飾不飾計畫」,旨在將環境垃圾與生活垃圾拾回清理,重新打造自然意象。將塑料再生,成為每天都能實踐的生活風格。工作室將河川上的塑膠袋撿起,並消毒清理。設計師Alley將自己對於自然環境的熱愛,結合金工的專業背景,精雕出海洋與河川的自然意象。一件飾品不惜花上數週至數月不等的時間,創造出充滿質感與生命力的意蘊。讓每一個擁有飾品的人,在戴上它的每一刻,都能喚起對於土地、故鄉和自然環境的關懷與熱愛。因此誕生了符合這個精神的設計品「浪型河川生態項鍊」。

「S+飾不飾計畫」打造市面上絕無僅有的三大特色:一、點石成金的資源運用,全球唯一獨家技術打造PVC+黃銅生態系珠寶,由職人PVC塑型技藝打造完美擬真珊瑚。二、精雕細琢的工藝細節,精緻手工拋光技術造就獨一無二項鍊光澤,採用全封閉技術焊接非一般工業焊接打造耐用項鍊。三、愛不釋手的絕美飾品,永續珠寶能抗酸、抗鹼、耐磨,耐用不怕毀壞。

Alley這項計畫獲得了同儕Gary的認同與支持,並加入其行列。Gary係曾遊學紐西蘭、澳洲的年輕人,返台後在多家貿易公司工作過。由於乃父創立的「上興塑膠」射出公司,成立於1989年,從模具開發、塑膠成型、上色到組裝,一貫作業,取得了ISO 90017國際認證,擁有超高溫工程塑料機台,有能力處理特殊材質,成為半導體、晶圓、電腦、電氣、汽車、化學配件、工業、運動用品等各大公司的合作夥伴。



塑膠成形的新可能

去年Gary接下父親的衣缽回歸本業,由於長年在紐澳求學、居住,對於當地注重環保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接棒之後,鑑於塑膠製品一向給人環保殺手的印象,他期能以創新的作法扭轉消費者對塑膠的刻板印象,於是與公司的夥伴們合作開發了隨身攜帶的三節式吸管和塑膠環保餐具,盼能減少用完即丟的塑膠吸管和免洗餐具的使用量。

Gary並設計新的公司視別系統SUN-SHING  S+,代表雙重用心。他進一步說明該公司的品牌故事與設計理念:Slogan: Thing More, Thing Plus意指S+ Sunshing 周全的為客戶著想,讓服務與產品都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還包含了創意與決心。三個原點是 Thing Thing的概念(想事情的時候頭上會冒出圓點泡泡)。S+右方的三條斜線,便是代表在思慮的周全下,S+品牌會散發出萬丈光芒,帶領塑膠產業走出新的道路。

Gary接棒之後,「S+Straw 環保重覆伸縮吸管」是他推出的第一個新產品,靈感來自竹節,三段式設計可完全拆解,清潔容易,清潔度100分。專利伸縮設計大小吸管可置放一起,一般飲料使用小吸管,大吸管可以吸起珍珠等大顆粒的內容物。貼身帶著走,輕巧度100分,具有快速組裝、簡單收納的特性。使用食品級PP材質,耐熱100度。可完全回收地球也開心,100%台灣製造,圓弧設計,不刮嘴,小朋友也能安心使用。

誠然坊間已有很多隨身攜帶的環保餐具,但Gary發覺不論是產品外觀或實用度上都不盡理想,因而影響了大家使用的意願,尤其是追求時尚的年輕族群。他站在同樣是年輕人的角度思考,必須能吸引自己才能引起新世代的共鳴。時尚的造型、輕巧的材質和堅固耐用成為他設計產品的第三大目標。

對美感十分敏銳的Gary在設計新產品時,把隨身餐具變得更小巧,但卻又要求堅固耐用;有著輕薄的外型卻又有如金屬般實用。他把產品分送給親朋好友試用,要他們不斷的使用它,用力地切和叉,經過一段時間再驗收成果,結果讓他很滿意。

在造型上也一改再改,改到研發人員都快抓狂,反正就是要美美的,讓人愛不釋手,特別是盛裝餐具的外殼,就是要時髦,放在名牌包裡一點都不突兀。甚至還可以雷雕上使用者的公司行號或姓名,才不會和他人的混用。在達到上述嚴格要求的同時,食安也是Gary最重視的重中之重,不惜成本使用食用級的塑料,經SGS嚴格檢驗,高規格標準與美國FDA和歐盟等量齊觀,因為歐美日等重視環保的國家是Gary最看重的市場。

Gary試著把新產品PO在嘖嘖募資平台,沒想到引起很大的迴響,讓他信心大增。而在這個平台,Gary認識同在這個平台露出的「飾不飾」女主人Alley,兩人十分認同彼此的理念和堅持,信念契合下,決定攜手合作共同推動「S+飾不飾計畫」,期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不垃圾場」的減塑行動


另外一個投入塑膠作環保行列還有由Mai和kaiy所組成的塑膠再生研究工作室「不垃圾場」。主事者相信世界上每一種資源都是有價值的,並強調塑膠由於可被大量製造、成本低,一直以來被市場塑造成便宜可丟棄的廉價品形象,其實塑膠這個材質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潛力也更有趣,可塑性高又堅固,是可重複使用且大有潛力的一種珍貴材料!

「不垃圾場」從塑膠的研究、收集、清洗、設計、再生,全部自己來!其最終目標是讓塑膠在進入焚化爐之前給它一次機會能被重複使用。其主要概念為不大量製造商品,也不提倡製造新的塑膠製品,而是回歸物盡其用的概念,尋找另一種可能性讓塑膠可以被重複利用,同時啟發與改變大眾對於塑膠這個材質的想像與價值。

主事者指出,大量的塑膠廢物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自然環境與健康,「不垃圾場」希望將台灣的塑膠廢物回收再生率提高,並且透過不斷研發與嘗試,用自製的再生機台將在地的塑膠廢物回收,透過一道道半機械半人工的製程,將塑膠廢料再製成為質感獨特的家飾、家具、藝術品。

主事者希望通過支持和創建本地產業來活化再生產業。透過再生機台,該機構將能夠打造一個塑膠再生循環系統來解決環境問題,在能夠生產有價值物品的同時防止塑膠廢物流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