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MD
 ====== 查無此資料 ======


景氣雖差,但是全球骨科醫療器材仍保有約1000億美元的市場榮景,而且每年還以12%的速度成長。美國投入此產業已有上百年歷史,因此市場佔有率約為50%,歐盟國家陸續加入,瓜分18%的成績;在亞洲的日本,挾著其成熟的工業技術,輕而易舉拿下其中11%,反觀國內,根據工研院調查統計,國內生產骨科醫療器材年營業額只佔全世界0.8%,起步晚,產業稀少是主因,從1995年才有企業正式投入此領域,國內至今不超過5家公司生產骨科醫療器材,而其中一家正是中科園區的全微精密公司。


■文/江淑如  圖/江淑如.全微精密公司

在全世界一片昏天暗地的經濟市場中,到底有哪些產業可以在這場風暴中倖免於難?錢少了,飯可以吃少一點,但是,手腳受傷了,卻不能得過且過,以免追不上飄忽不定的景氣腳步,再加上全世界各國皆有全民健保或醫療保險支付費用,所以,即便經濟不景氣,該花的醫療費用仍不受影響。

燒錢打基礎  100%的成長率

中科園區全微精密公司創立於6年前,2005年申請核准進駐中科,2008年元月廠房落成啟用,董事長杜俊毅表示,全微精密公司規劃分2期建廠,第一期約400坪廠房已蓋好先行量產,後續仍有第二期2000坪廠房規劃中,將視業務生產進度而興建。

目前全微公司已有技術能力生產的骨科醫療器材加工品有:骨科植入式醫療器材(人或動物用),如創傷 (Trauma) 用骨釘、骨板、中空骨釘和作用於脊椎部位的椎弓骨釘(Pedicle Screw),牙科矯正用骨釘、海綿骨釘、人工牙根、骨針牙、錨定骨釘等,除此之外還有申請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補助,完成中空骨釘製程開發技術,看著全微公司董事長杜俊毅手中展示各式各樣小小的「螺絲釘」,實在很難想像這其中所蘊含的複雜技術,杜俊毅說,國內醫療用骨螺絲製造技術相較於歐美大廠成熟技術,足足落後了30年,也比日本慢了20年,因此早期國內醫療院所大都從瑞士等開發中國家進口。

雖然落後歐美和日本一大步,全微精密公司目前也仍處於燒錢打基礎的階段,但是去年,年營業額已達2千萬元,杜俊毅保守透露,今年應可有一倍的成長。現今階段,能夠不賠錢已屬不易,100%的成長率,簡直讓科技業和其他受金融風暴掃得東倒西歪的產業,羨慕的快要掉下淚來。



不怕沒訂單 就怕品質做不出來

國內自製骨科醫材始於1995年,至今不過13年而已,生產企業也不超過5家公司,規模、技術相較於歐美世界大廠,有如小巫見大巫,全微精密公司董事長杜俊毅表示,以美國知名大廠為例,動輒千坪甚至萬坪以上廠房,內部一字排開4、50台先進的五軸型車銑鑽單機自動化加工設備,再加上已經傳承百年以上的專業技術,高達7600位員工中,有700位人員屬於研發部門,歷史悠久又重視研發精神,這些都是國內產業難望其向背的主因。

「廠房設備或許可以用錢砸出來,但是醫材產業技術門檻過高才是最大的障礙!」杜俊毅說,骨科植入骨螺絲釘精細度直徑可小至1.3mm,有些手術用器械複雜形狀例如在直徑3mm、長7mm的零件中要鑽出10個0.25mm的細孔,且因為需植入人體骨板之間,所以用的材質是醫療專用316L不鏽鋼及鈦金屬材質,硬度不消說,能夠做到精準無誤切削才是真功夫,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擁有這項技術,絕不是5年10年就能學得會,國際大廠用幾十年的時間才練成的技術,「國內技術人員必須以更嚴謹、謙卑的心態,才能學得來。」

杜俊毅接著表示,全微精密公司只有短短6年的資歷,現階段以鍛練技術、求品質穩定為目標,幸運的是全微已經獲得國外大廠青睞與技術轉移,可以從OEM開始學起,所以不怕沒訂單,就怕生產出來的品質無法符合客戶需求。他說,普通螺絲釘一顆可能只有0.1、0.2元,但是用在骨科植入固定的螺絲釘,一顆則高達百元,甚至有上萬元的價值,所以產品要獲得國外FDA(美國藥品檢驗局), CE(歐洲產品安全認證), GMP(國際品質管理系統認證)等認證及通過ISO 13485(國際品質管理系統認證)絕非易事,6年默默努力耕耘,全微精密公司已經拿到FDA,預計今年中可以申請ISO 13485檢驗認證。

稀有產業 滄海商機中只取一瓢飲

杜俊毅一再強調做的「心態」很重要,他感嘆的說,曾經有許多製造普通螺絲釘的業者,以為有做普通螺絲十數年的經驗,就想要挑戰製造醫療專用骨螺絲釘,一開始杜俊毅很有耐心的將所有技術傾囊相授,但國人動不動就以創意為理由,想要自創一套新技法,「偷吃步」的結果就是注定要失敗。另外,量少,變化多,要求嚴苛,從接單、試產到交貨,時間至少要拉個2年左右,許多業者不願長期投入而轉行,所以,十幾年過去了,骨科醫療器材在台灣,仍是稀有產業。

雖然全球骨科醫療器材有高達百億美元商機,而國內仍屬萌芽初期,但是年紀輕輕、個性卻穩重的杜俊毅認為,路遙知馬力,只要再花十年時間,必定大有可為,現在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穩健的走,把每個品質環節顧好,他將眼光放在國際市場中,相信未來國內0.8%的市佔率絕對可以翻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