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柔道界,目前最高段的選手是「紅白帶」,全國不超過20人;臺中市議員、身兼臺中市體育總會秘書長的楊永昌,便是其中一位。這位「武林高手」,為人謙 沖,功夫不輕易「亮相」,同時30多年來,熱衷推動體育發展,貢獻卓越,成效斐然,升格直轄市後更繼續建設臺中市成為體育強市,備受國內體壇讚譽。
在縣市體育單項整併過程中,臺中直轄市的效率最高,也是最快完成的,為什麼?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領導人」的努力與執著。因為,臺中市體育界龍頭、體育總 會理事長、議長張清堂一呼百諾,全心奉獻!加上秘書長楊永昌為人公正,沒有私心,功在體育,無人能與之匹敵,被譽為體壇「公道伯」,足以服眾。
在縣市體育單項整併過程中,臺中直轄市的效率最高,也是最快完成的,為什麼?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領導人」的努力與執著。因為,臺中市體育界龍頭、體育總 會理事長、議長張清堂一呼百諾,全心奉獻!加上秘書長楊永昌為人公正,沒有私心,功在體育,無人能與之匹敵,被譽為體壇「公道伯」,足以服眾。
民意至上 勞心勞力
楊永昌為體育出錢出力,熱心付出之外,更腳踏實地的為民服務,排難解紛,爭取建設不遺餘力,深獲各界好評,出馬競選民意代表,屆屆幾乎都是高票當選。他縱 橫政壇數十載,1屆大甲鎮民代表、1屆大甲鎮代會副主席、5屆台中縣議員、1屆台中市議員,連續8屆民代的傲人紀錄,在國內屈指可數,被稱為地方民代「長 青樹」。
楊永昌的問政,一向秉持著公義、多數人的利益為主,濟弱扶傾,糾舉不法,打擊特權,勤於為民服務,解決民膜,不遺餘力。因此搏得政壇及地方的好評,能夠連戰皆捷,屹立不搖,正是民意給他最大的支持。
例如,他爭取數十億經費整治溫寮溪水系改善工程,保障大安、外埔、大甲民眾居家安全;揭發「新社莊園」非法佔用國有地;爭取經費1.2億元,完成大甲市區 通往國道三號交流道大東路拓寬工程;爭取經費4億元,在大甲體育場內將設國民運動中心。並揪出大甲「墓蟲」官商勾結不法行徑;解決外埔通往后里三義20多 年來「死亡危險道路」的截彎取直工程;諸如此類為民服務案件不勝枚舉。
「不為名、不為利、只講求一個是非!」楊永昌以很輕鬆的語氣,說明自己從政的理念。他認為,民代的功能就是要扮演好監督市政的角色,縱使問政時,他語氣或內容「很直接」,或許部分用詞「不太妥當」,但是,他的心態,完全是「就事論事、摘奸發伏、為民除惡」而已。
楊永昌為體育出錢出力,熱心付出之外,更腳踏實地的為民服務,排難解紛,爭取建設不遺餘力,深獲各界好評,出馬競選民意代表,屆屆幾乎都是高票當選。他縱 橫政壇數十載,1屆大甲鎮民代表、1屆大甲鎮代會副主席、5屆台中縣議員、1屆台中市議員,連續8屆民代的傲人紀錄,在國內屈指可數,被稱為地方民代「長 青樹」。
楊永昌的問政,一向秉持著公義、多數人的利益為主,濟弱扶傾,糾舉不法,打擊特權,勤於為民服務,解決民膜,不遺餘力。因此搏得政壇及地方的好評,能夠連戰皆捷,屹立不搖,正是民意給他最大的支持。
例如,他爭取數十億經費整治溫寮溪水系改善工程,保障大安、外埔、大甲民眾居家安全;揭發「新社莊園」非法佔用國有地;爭取經費1.2億元,完成大甲市區 通往國道三號交流道大東路拓寬工程;爭取經費4億元,在大甲體育場內將設國民運動中心。並揪出大甲「墓蟲」官商勾結不法行徑;解決外埔通往后里三義20多 年來「死亡危險道路」的截彎取直工程;諸如此類為民服務案件不勝枚舉。
「不為名、不為利、只講求一個是非!」楊永昌以很輕鬆的語氣,說明自己從政的理念。他認為,民代的功能就是要扮演好監督市政的角色,縱使問政時,他語氣或內容「很直接」,或許部分用詞「不太妥當」,但是,他的心態,完全是「就事論事、摘奸發伏、為民除惡」而已。
---------------------------------------------------------------------------------------------------------------

他出生於40年代初南部偏僻的一個小鎮,父親是39年隨政府由大陸來臺的基層地政測量人員,工作上的關係父親很快的融入當地社區,因為當時政府正積極推動 執行耕地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相關條例來改革土地的問題。那是一個民生物資很缺乏的年代,人們普遍很窮,但相當的勤奮、節儉和樂觀,可以再利用的物資 絕不浪費,如美援的麵粉,空袋子再作成內衣褲使用是很平常的事。
父親因工作上需要,不但沒有語言上的隔閡,也認同融入了地方,並結婚成家落地生根,他的母親是當地小本經營商賈之女,婚後在家從事代工兼顧家計。過著很拮据的基層窮公務員生活,當時的鄉下農村生活普遍都是這樣。
小男孩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度過,用餐不會有剩菜剩飯,物品價值一定完全利用,面對各種困境的態度就是勤奮、節儉和樂觀。
他求學時期,當時尚未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小4年級即開始惡補準備考初中,當時父母親觀念及環境氛圍,認為唸好書是窮孩子唯一出路,只要經濟還有一絲能 力就上初中,否則國小畢業即得賺錢養家。母親為了他可以讓他就讀好的國小,尋得教學嚴厲的好老師,不辭辛勞,搬遷了3次換了3所小學。 多年後他負笈北上進 入台北市立商業專科學校會統科就讀,開始了與會計密不可分的職場人生。
他 70年稅務行政乙等考試優等及格分發至財稅機關服務,開始了公職生涯,從第一線服務區人員做起,經辦過各稅目、資理、各種審查及庶務等工作,也經歷過各 稅目法令演進修改及機關組織變遷之衝擊。他深知,實務與理論須兼顧,在職亦不忘進修,並取得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位,研究公共行政之理論與現職管理層次 上相結合,他30年來在財稅圈所持的生活態度就是勤奮、節儉和樂觀,此一作為,更為人敬重與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