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播音員李小姐罹患甲狀腺腫瘤,擔心開刀切除後,再也不能靠聲音吃飯,還好三軍總醫院運用「喉返神經監測系統」,切腫瘤卻不傷神經,保存她和其他患者的「聲」命。
三總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施銘朗指出,喉返神經位在食道和氣管的夾縫間,切除頸部甲狀腺腫瘤時,如果傷到單側喉返神經,術後聲音沙啞、容易嗆到等併發症的機率為1%至5%,如果雙側喉返神經受損,可能引發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如果再次手術或癌症的患者,風險更是初次非癌症手術的2倍。
施銘朗說,「喉返神經監測系統」是透過電極刺激反應訊號,協助醫師在手術中辨認及定位喉返神經的安全,讓甲狀腺手術併發症的風險降至最低,三總迄今已運用這套利器,為上百名患者保住了的聲音。
以李小姐為例,她4年前發現甲狀腺腫瘤,經細胞學檢查都疑似惡性,醫師建議她手術確診。但李小姐害怕術後會留下聲帶麻痺、聲音沙啞後遺症,會影響工作,一直猶豫不決,直到三總醫師在喉返神經偵測系統協助下,切除腫瘤,讓李小姐術後聲音依然甜美,重回工作崗位。
另一名30年前接受過甲狀腺部分切除的簡女士,去年頸部腫塊復發,聲音變沙啞,經檢查證實罹患甲狀腺癌,在三總就醫發現腫瘤侵襲喉返神經,食道也被腫瘤侵犯,手術後成功地保存神經,數月後聲音沙啞也有明顯的改善。
施銘朗說,甲狀腺腫瘤好發於30到50歲女性,約5%屬於惡性腫瘤,大多數人只要定期追蹤或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即可,如果腫瘤已壓迫呼吸道及食道,甚至疑似惡性時,就需要評估切除的必要性。
施銘朗也提醒,除非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需要避免吃含碘食物,其他有甲狀腺問題的民眾還是要補充碘,曾有甲狀腺疾病患者長期食用無碘鹽,結果缺碘而脖子愈來愈粗。
三總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施銘朗指出,喉返神經位在食道和氣管的夾縫間,切除頸部甲狀腺腫瘤時,如果傷到單側喉返神經,術後聲音沙啞、容易嗆到等併發症的機率為1%至5%,如果雙側喉返神經受損,可能引發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如果再次手術或癌症的患者,風險更是初次非癌症手術的2倍。
施銘朗說,「喉返神經監測系統」是透過電極刺激反應訊號,協助醫師在手術中辨認及定位喉返神經的安全,讓甲狀腺手術併發症的風險降至最低,三總迄今已運用這套利器,為上百名患者保住了的聲音。
以李小姐為例,她4年前發現甲狀腺腫瘤,經細胞學檢查都疑似惡性,醫師建議她手術確診。但李小姐害怕術後會留下聲帶麻痺、聲音沙啞後遺症,會影響工作,一直猶豫不決,直到三總醫師在喉返神經偵測系統協助下,切除腫瘤,讓李小姐術後聲音依然甜美,重回工作崗位。
另一名30年前接受過甲狀腺部分切除的簡女士,去年頸部腫塊復發,聲音變沙啞,經檢查證實罹患甲狀腺癌,在三總就醫發現腫瘤侵襲喉返神經,食道也被腫瘤侵犯,手術後成功地保存神經,數月後聲音沙啞也有明顯的改善。
施銘朗說,甲狀腺腫瘤好發於30到50歲女性,約5%屬於惡性腫瘤,大多數人只要定期追蹤或服用甲狀腺荷爾蒙即可,如果腫瘤已壓迫呼吸道及食道,甚至疑似惡性時,就需要評估切除的必要性。
施銘朗也提醒,除非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需要避免吃含碘食物,其他有甲狀腺問題的民眾還是要補充碘,曾有甲狀腺疾病患者長期食用無碘鹽,結果缺碘而脖子愈來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