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話題 哈燒資訊 活動集錦 特約商店 回首頁
 
食尚玩家
美食特搜
流行購物
生活趴趴GO
休閒旅遊
生活保健
中時生活台中專輯
築巢訊息
台中市
台中縣
彰化南投
購屋情報
科技動態
園區資訊
廠商徵人
線上話題
目前位置  >  首頁 > 所有線上話題
衛生署證實,非狂牛症疫區的台灣出現第1起新型庫賈氏病的極可能病例,這種病症與俗稱狂牛症的牛海綿狀腦病,有高度相關,因此各國對狂牛症疫區的牛肉貿易設限重重。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庫賈氏病的病原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而是傳染性蛋白質「普利昂(prion)」,會使感染者造成腦組織呈海綿狀的空洞病變,疾病類型可分為散發性、醫源性、遺傳性、新型,目前沒有治療藥物。

其中新型庫賈氏病因為與食用狂牛症病畜有關,又有人類狂牛症的稱呼。患者通常比較年輕,往往有狂牛症疫區居住旅遊史,這和其他型患者為老年人、或在醫療行為、遺傳途徑感染,有明顯的區隔。

新型庫賈氏病的症狀為焦慮、憂鬱、頭痛、運動失調、肌肉無力、記憶退化、失智等,鑑別診斷方式參考臨床症狀,以及神經學等醫學影像檢查,確定病例應有扁桃腺切片或病理解剖的直接證據。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指出,迄今全球有221個新型庫賈氏病的確定病例,只有5人還活著,各國採取的對策是管理狂牛症疫區貿易,醫療機構加強院內感染管控及調查病患就醫紀錄等。台灣近10年來,庫賈氏病的平均年發生率是百萬分之0.5,與國際相同,累計接獲248個可能或極可能庫賈氏病例,已有102人死亡,官方確認的5例都不是新型庫賈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