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女性要顧家又要顧工作,排便有血絲,以為是痔瘡而不理它,2週後才就醫檢查發現是潰瘍性大腸炎。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指出,潰瘍性大腸炎好發在20到40歲,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不明。他說,可能與長期緊張和壓力、造成自體免疫失調有關,若疾病發作超過10年,可能併發大腸癌。
邱展賢指出,除便血症狀外,另一個常見症狀是腹瀉,每天多次排便呈糊狀,也就是排便末了排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他指出,潰瘍性大腸炎的初期症狀與痔瘡出血、胃腸炎、大腸癌相似,病患容易失去自我健康警覺性,甚至有患者自行服用成藥止瀉而延誤治療時機,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而需切除,還有敗血症的風險。
邱展賢說,潰瘍性大腸炎檢查需透過大腸鏡做鑑別診斷,治療以藥物為主,若長期治療無效且產生併發症時,就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因此若有疑似症狀出現時,應儘早就醫鑑別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指出,潰瘍性大腸炎好發在20到40歲,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原因不明。他說,可能與長期緊張和壓力、造成自體免疫失調有關,若疾病發作超過10年,可能併發大腸癌。
邱展賢指出,除便血症狀外,另一個常見症狀是腹瀉,每天多次排便呈糊狀,也就是排便末了排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他指出,潰瘍性大腸炎的初期症狀與痔瘡出血、胃腸炎、大腸癌相似,病患容易失去自我健康警覺性,甚至有患者自行服用成藥止瀉而延誤治療時機,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而需切除,還有敗血症的風險。
邱展賢說,潰瘍性大腸炎檢查需透過大腸鏡做鑑別診斷,治療以藥物為主,若長期治療無效且產生併發症時,就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因此若有疑似症狀出現時,應儘早就醫鑑別診斷,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