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2024-03-29 16:54:54
 
2024-03-29 12:49:38
 
2024-03-29 11:12:09
科技人文雜誌 NO.152
目前位置  >  首頁 >  封面故事
中科園區生態美不勝收

漫步中科台中園區,由滯洪池串聯起的五大公園(水堀頭、東大、橫山、通山、林厝)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四季都有不同的鳥類、昆蟲造訪,生態十分多元豐富。今年取得鑽石級生態社區綠建築標章證書,肯定中科多年來在維護永續發展、友善環境的努力成果。

中科管理局今年滿17歲了,甫於日前舉行「中科17充滿奇蹟」慶祝活動,招商和營業額不斷傳出佳績,預估今年營業額可望
突破8500億,創新紀錄。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園區開創之初以「四生(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為發展目標,經十七年的努力,目標一一兌現。尤其中科管理局多年來持續推動「中科台中園區生態社區認證(EEWH-EC)」工作,今年傳出喜訊,正式取得鑽石級生態社區綠建築標章證書,肯定中科多年來在維護永續發展、友善環境的努力成果。

■文/楊順發  圖/中科管理局



由於全球氣候環境變遷與台灣都市熱島效應節節上升,行政院97年核定實施「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訂定評定機制,致力將生態社區的理念推廣到全國各地。有關生態社區EEWH-EC綠建築標章認證部分共有五大項指標,科學園區適用其中三項(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舒適),每一大指標項又涵概許多次指標,評估方式相當嚴謹,通過殊為不易。



全國第5座獲得鑽石級標章的社區

中科台中園區大部分位於大肚山東麓原來的台糖農場內,原為蔗田使用;園區開發採「分期開發」及「生態工法」方式進行,從生活的健康、舒適出發,對於園區環境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環保設計,強調與環境共生共榮。園區自民國92年7月公共工程與廠商建廠同步開發,至今已逾17個年頭,期間種植喬木超過50,000餘株,樹種達230種,生態綠網串連園區內公園及綠地面積約170公頃(占園區面積37%),廣設自行車道約6km,區內有21棟建築物取得綠建築標章,設有10座滯洪池(滯洪量共達450,000立方公尺以上),為友善環境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也徹底改善此區過去容易淹水的情形。

為評估10多年來園區生態維護成果,中科管理局專案辦理了為期2年的生態社區認證計畫,多方蒐集園區資料,駐地廠商也充分合作,協助提供了廠區多項資訊,以呈現園區在環境品質提升所作的努力。109年2月5日,台灣建築中心邀集生態社區評定委員至園區實地勘查了解台中園區的生態環境; 2月14日的評定會議上,台中園區在生態、節能減廢等指標上均獲得滿分,通過最高等級鑽石級認證,成為全國第5座獲得鑽石級標章的社區,肯定了園區多年來的努力。

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表示,後續中科管理局將以生態社區各項指標作為原則,持續改善既有園區各項環境,亦將致力於營造具競爭力之科學園區典範,以「生產、生活、生態、生命」之四生共榮(融)為核心理念,讓園區的發展與產業的繁榮能夠永續並進。

回顧中科籌設之時,雖正值921大地震之後的復甦期,資源有限,但卻能克服種種挑戰,針對土地使用、交通運輸、水電、電信、雨污水處理與排放、廢棄物處置等相關建設工程進行規劃,希望能營造優質環境、提升研發效能並促進產業轉型。過去17年來,不僅開發了台中、后里、虎尾、二林及中興新村等5個園區,更吸引逾180家廠商進駐,創造五萬多個就業機會,成效有目共睹。

「生產」、「生活」、「生態」、「生命」是中科的開發軸心,除了亮麗的產能表現,還有什麼引人入勝之處呢?只要親臨實境,便能心領神會。園區處處可見以「人」為立足點,以「環境」為共容場域的設計概念,諸如各項工程皆以生態工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透過生態網絡系統的整合,提升生產防汙效率;規劃建造綠建築,以降低汙染、節能減碳;建立人車分道系統,保障生命安全等,無論是紅綠相映的行道樹、風格獨具的廠辦、翠意蔥蘢的綠建築、逸趣橫生的公共藝術,都是鑲嵌在科技城的美麗剪影。

 

「十字型綠軸」向四方開展

中科在開發過程中即相當重視環境保護,除了推動汙染排放總量管制外,在環境監測網的架設、廠商管理、大型環保工程的興建,以及環境教育的落實各方面均不遺餘力,努力朝科技與環境共生共利的理想邁進。由台中園區「十字型綠軸」向四方開展的廠辦區和環保生態區,不乏兼具環保概念及視覺驚艷的巧思,以綠建築概念設計的直升機廠辦,黃金穹頂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光彩熠熠;宛若星體繞行的環境資源中心更吸引許多民眾的目光;似風帆的水塔不僅提供穩定的供水量,其居高臨下之姿更成為大肚山的鮮明地標。作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重鎮,中科的亮點不僅僅只是產能耀眼,其四射的魅力更在於擁抱自然、融入藝術、貼近民眾。

為呼應中科管理局的「四生」發展主軸,台積公司特別關注全球環境保護趨勢,視其為自身的責任,除了持續既有的新製程創新發展與擴建綠色廠房的經濟發展計畫,也懷抱願景:永續社會、愛護地球、關懷弱勢,積極致力於永續環境、節能減碳等綠色行動,並從推動綠建築的概念向下延伸導入生物多樣性觀念,更加審慎重視營運對環境的衝擊。以綠色網絡(Green)、保護物種(conseRvation)、友善環境(Eco-friendly)及生態教育(Education)等發展策略,將台積公司打造為永續生態綠園區,展現生態與科技共存共榮的高科技園區樣貌。

以園區的環境演變歷程省思與無毒、生態綠園區的維護理念和頂尖的回收水再利用技術,設計成適合國小學童學習的環境教育課程。運用討論、觀察、扮演、遊戲的方式,學習正確的知識、培養對環境的覺知敏感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化為環境行動。

民眾若能親身到中科台中園區走一趟,必能深深體會中科管理局的用心和努力。中科台中園區的東大公園、水崛頭公園在4、5月時,偶而可看到零星螢火蟲的蹤跡,中科管理局表示,中科的生態是多樣化,園區內種植了四季可開花的喬木,還發現有60多種鳥類,還有猛禽類。常見的鳥類有五色鳥、紅尾伯勞、八哥、小彎嘴畫眉、赤腹燕等,其中還發現在高山會出現的黑翅鳶、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猛禽,顯示台中園區生態的完善。而台積電也在中科15廠培育螢火蟲。

此外,園區內種植了相當多四季會開花的喬木,如春天開花黃金風鈴木、藍花楹,夏天的大花紫薇、相思樹、大葉合歡,秋天的黃鐘花、水皮黃、台灣欒樹及冬天的楓香、水柳、水芎,還有九重葛等,讓園區隨著四季變化,因所種植的喬木多樣化,呈現不同顏色變換。

園區已規劃有5.5公里自行車道,民眾可騎自行車尋寶。中科管理局特別製作了「探索中科生態之旅」、「台中園區鳥類地圖」的摺頁,歡迎民眾索取,但因數量有限,可上網下載!中科自行車道系統由北至南,貫穿了水堀頭、林厝、通山、橫山等園區內的四大公園,西北方可接台中縣潭雅神綠園道,西南可與台中都會公園相通,完整串連大肚山脈現有的自行車道網絡。以自行車遊園、讓視野無限延伸的悠遊方式,提供民眾一處廣闊且綠意盎然的空間,滿足在忙碌生活中的現代人,尤其是在園區工作的科技人,得以透過遊憩的方式達到健身的目的。



中科融入大自然的地標

中科台中基地開發面積414公頃,近八分之一的土地作為滯洪池使用(面積50公頃),中科所設置滯洪池皆採用乾式滯洪池,採乾式滯洪池主要考量大度山台地為卵礫石層,自然狀態下蓄水不易,池底採自然透水方式施工,讓水有更多機會。自然滲流至地表下補充地下水,以達水土保育功能,中科滯洪池採自然邊坡土堤設計,臨水側採1:1.5∼5修坡,池形採自然曲線增加生物棲息空間,池內增加土丘或半島型地形,增加池體的自然性,減緩凹地型池體的包覆感,營造生態多樣性的棲息空間。在池邊綠化方面引入多種原生溼生植物,以自然演替方式形成自然生態環境提供生物棲息空間。

滯洪池經綠化後,成為中科台中園區不是只是科技重鎮,更是生態的寶庫。園區內一座「水堀頭公園」,由中科編號滯4、滯5及滯6等3個滯洪池組合而成,地點於科園路底,友達光電公司及台灣康寧公司的東側,這座水保示範區提供大型活動綠地、停車場、步道兼自行車、音樂廣場、花生廣場、櫻花活動廣場區及眺望大台中地區的觀景平台等設施,是園區員工、地方民眾常探訪的綠色場域。

中科管理局表示,科學園區規畫之初,為兼顧生態保育與科技發展,特別將園區四周採綠帶及公園的設計理念,融入科學園區的整體規畫,也在回饋地方與敦親睦鄰原則下,將綠地休憩等公共設施,開放供民眾使用,還以原有的地名「水堀頭」為公園名稱,為科技城與地方社區打造密不可分的科技與人文鏈結。

滯洪池原為排水防洪設施,中科指出,園區鄰近大台中都會區,考量都會地區缺乏公園綠地,以大肚山台地乾旱多礫石的環境特色,營造出以滯洪功能為主,利用滯洪池所滯留的雨水提供生物棲息空間,成為兼具防洪、生態保育及休憩功能的自然生態公園。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為台中市帶來就業人口,也帶動經濟發展,中科強調,大部分都只關注到「科學工業」,中科重視科技產業,其實,當初中央規畫「科學工業園區」,「園區」的意義即代表雖然是科技生產廠房的場域,也要打造像「公園」的產業環境,「水堀頭公園」美景已是中科融入大自然的地標。

「水堀頭」為台中市西屯地區的舊名,「水堀(音『ㄎㄨ』)」乃「水池」之意,故以「水堀頭」表示此地為水池上方部落的意思。科學園區在規劃之初,為兼顧生態保育與科技發展,特意將園區四周以綠帶及公園的設計理念融入園區的整體規劃中;並在回饋地方與睦鄰原則下,將這一切的綠地休憩等公共設施,開放供民眾使用,並以地方原有的地名為公園名稱,希望藉此為科技城與地方社區打造一個密不可分的科技與人文的鏈結。

滯洪設施係指有降低洪峰流量、遲滯洪峰到達時間的設施,可以降低因開發而增加下游地區的環境衝擊,因其具有遲滯豪大雨期間洪峰流量及沉澱豪大雨期間所夾帶大量泥沙的功能,所以可減輕、避免下游地區淹水及溝渠阻塞的問題。滯洪池原為排水防洪設施,鄰近大台中都會區的中科管理局考量都會地區缺乏公園綠地,園區8座滯洪池的設計概念乃採透水性等近自然的生態工法施作,以大肚山台地乾旱多礫石的環境特色,營造出一個以滯洪功能為主,利用滯洪池所滯留的雨水提供生物棲息空間,使成為一個兼具防洪、生態保育及休憩功能的自然生態公園。

為豐富公園空間的多樣性與自明性,加強民眾印象並吸引民眾前來使用的意願,中科管理局特別規劃一條由櫻花步道環繞而成的「櫻花廣場」,廣場內並設計有廣大的綠地與草坡,以作為本公園南側的端點空間。

春夏之際,各地掀起櫻花、杜鵑賞花潮,中科管理局2007年前亦在東大公園種植喬灌木,經過多年的細心照料,在東大路旁栽種的九重葛花苗,今年因暖冬,雨水較少,九重葛大量盛開,沿人行道長達400多公尺的花牆如瀑布般傾倒而出,在陽光照射下艷紅的花海顯得相當壯觀,中科表示,將在巨大公司旁的滯洪池接續種植九重葛小苗,期待之後盛開的花海廊道能再延長。

 

生態中繼站的重要角色

中科管理局表示,中科投入園區景觀養護作業,九重葛主要維護重點在於適當修枝及施肥等,今年因暖冬且無大雨將花苞打落,開花期較長及花苞量提升,盛開時如同一片美麗花海。中科各園區規畫時,以融入當地環境及生態,創造不同景觀特色,台中園區設有五大公園,以防洪為主體兼具休憩及教育功能,營造精緻景觀區,可提供園區廠商舉辦大型戶外活動使用,公園設施多以生態工法施作,2017年被農委會選為全國第一個大型開發案的水保示範區,供工程及學術單位參訪及教育場所。

中科園區不管是在公園綠帶、主次要道路,或建築物周邊景觀規畫都是採高低複層設計,從喬木、搭配灌木及地被植物來豐富綠化園區內的景觀,經過多年細心養護,提升園區景觀,吸引很多車友假日來中科園區騎腳踏車,欣賞美景。

其中,台中園區水堀頭公園,在大雨過後出現水中倒影景色、中科路台積電旁的苦楝老樹、后里園區中科崴立公司周邊的櫻花美景、二林滯洪池景觀平台,及中興園區金黃波斯菊花海、正瀚公司周邊生態溝等,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觀,賞花不必奔波人潮多的景點,來中科園區賞花祕境,體驗不同的生態環境及景觀變化的趣味。

此外,中科橫山公園,民國96年1月完工,佔地13.19公頃;生態滯洪池,集水面積115.17公頃,有排水防洪的功能!公園內有座像堡壘的景觀長廊,還有生態滯洪池、陽光草坪、自行車道,生態豐富,很適合來散步運動拍拍照。係水堀頭公園之外,中科同仁和鄰近民眾最常造訪的運動、休憩園地!

位於大肚山上,中科台中園區上方,占地88公頃的台中都會公園,原始林和人工綠化施設為生物提供了一處良好的棲息地,成為大自然寶庫。大肚山下的筏子溪則為水鳥和水生植物提供一處絕佳庇護所。中科台中園區位於兩者之間,扮演了生態中繼站的重要角色!台中市民走向大自然不一定要深入山林,就近到台中都會公園和中科台中園區綠帶,隨處可見花香鳥語,美不勝收,好不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