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生態保育「鱟」知「鱟」覺
 .臺中「市95」BOT案公告招商 敬邀各界踴躍投資參與
 .臺中市智慧製造技術教學中心 (TIMTC)
 .榮耀19歡慶週年 兆耀中科續創高峰
 .臺中市社區式家事商談服務
 .中科輔導新創 用Line即可輕鬆操控溫室設備
 .臺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 中部電商人才培育搖籃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1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水族箱養觀賞魚,既可怡情養性,又可美化住家和辦公處所,同時還有攸關地理風水的說法!唯觀賞魚十分嬌貴,照顧不慎極易翻肚死亡,常常養到後來只剩空空的水族箱。也因此,近十年流行飼養生命力強,容易照顧的孔雀魚;此外,外型瑰麗,色彩繽紛的泰國鬥魚,同樣以飼養容易見長,近年人氣已超越體型較小的孔雀魚,成為水族箱的新寵兒!

■文.圖/張若



提到鬥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蓋斑鬥魚(又稱台灣鬥魚),早先由於環境丕變,本土種的蓋斑鬥魚數量驟減,也很少人注意到,直到1981年在台灣一度消聲匿跡的登革熱,再度在屏東發現病例,起初以境外感染居多,後來又出現本土型登革熱,讓民眾對病媒蚊心生恐懼,衛生單位於是每年推動滅蚊大作戰。諸多滅蚊方法中,以養殖視為蚊蟲幼蟲孑孓天敵的蓋斑鬥魚,最不會破壞環保,蓋斑鬥魚才又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迷器讓鬥魚生命力強韌

將蓋斑鬥魚飼養在乾淨的水溝、水池、水缸中,只要偶投予微量的飼料,牠就可以長得很好,且活得很久!也有人將牠養在小玻璃器皿內,放在書桌、辦公桌上,成為療癒小物!然而,蓋斑鬥魚體型和斑紋十分固定,鮮少變化,在坊間水族館內一直扮演不起色的配角,顏色繽紛又具有繁殖力的孔雀魚,反而受到更多的消費者青睞。美中不足的是孔雀魚體型小,加以在水族箱內近親交配,繁殖的下一代,更是一代比一代小,讓飼養者很沒有成就感!

鑑此,水族業者近年又從泰國引進繽紛多彩,體型多樣的泰國鬥魚,用以取代單調的蓋斑鬥魚。業者指出,泰國鬥魚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別名「暹羅鬥魚」,英文名「Siamese fighting fish」,為絲足鱸科搏魚屬。泰國鬥魚主要的特色為體型小(但又比孔雀魚大三至五倍),色彩繽紛豔麗,鰭型變化豐富多樣且飽滿,展示級泰國鬥魚更擁有飄逸的魚鰭形狀;魚鰭的形狀和大小同時也是各品系分辨的依據(雄魚的特徵較為明顯,雌魚則較不明顯)。泰國鬥魚生性一如台灣的蓋斑鬥魚,雄魚間的搏鬥十分激烈,倘若兩隻雄魚同時飼養在同一水族缸中,往往會鬥到一方不支為止。

業者指出,不論是蓋斑鬥魚或泰國鬥魚,生命韌力強,很容易飼養,主要係因鬥魚具有迷器,迷器(labyrinth organ)是攀鱸亞目魚類的一種特殊器官,作用在於呼吸補助,係由鰓葉進化而成,上面的褶皺布滿擴張血管,可以直接攝取空氣中的氧氣,不必透過水作媒介;因此,攀鱸亞目魚類藉由迷器可以使魚類在低溶氧的水域環境中存活,且有能力在短時間離開水而生存。

上百年來,泰國鬥魚的繁殖及育種,在東南亞地區歷久不衰,除了因為牠的生命力強易飼養之外,更在於雄魚好鬥的天性;東南亞國家鬥雞幾乎成為全民運動,鬥魚亦不遑多讓,儼然成為雄眾娛樂的一環。尤有甚者,鬥魚體型多變,顏色艷麗,飼養得宜,出眾者身價不凡,鬥魚品評(選美比賽)亦成為常見的年度盛事。

為了讓鬥魚戰鬥力更強大,一直以來人們在鬥魚人工飼養的過程中,無不在鬥魚博鬥的部分用盡心機,藉由品種改良增強其搏擊的能力,創造出更高的身價。沒想到在改良品種的過程中,無心插柳地讓泰國鬥魚的身型和色顏變得十分多樣,深深吸引了歐美國家的人士,進而藉系統性的育種,就在1989-1990年初期,歐美一些國家改良出了尾鰭優美、體色艷麗的展示級泰國鬥魚,其觀賞價值遠遠高於搏鬥。



泰國鬥魚品系多彩多姿

展示級泰國鬥魚極具觀賞價值,速迅在觀賞魚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搶手貨,且風潮很快地吹回泰國,引起轟動,吸引了人們注目的眼光,風頭掩蓋過作為搏擊的一般鬥魚。於是,隨著研究展示級鬥魚人口的遽增,泰國當地也成立了研究泰國鬥魚品系的全球性泰國鬥魚協會I.B.C.(International Betta Congress),不但每年舉辦觀賞性泰國鬥魚的比賽(Best Of Show),品評當年產生的展示級泰國鬥魚育種成果;更集結了一些水族專家和愛好者對泰國鬥魚進行更為深入地研究和改良。

這股風潮如今也吹到台灣來,位於台中市東區十甲路的鬥魚咖啡,則是中部第一家將展示級泰國鬥魚結合咖啡館,大規模飼養並具有繁殖技術的業者。業者林明見指出,展示級泰國鬥魚琳瑯滿目,色彩繽紛,很容易就能抓住人們的視線,十分具有魅力!他大致介紹了展示級泰國鬥魚的品種,若依尾型區分:馬尾(Veiltail Betta,VT)─尾鰭向下拖長類似馬尾,按照尾鰭末端是否集束又可分為桃型尾與紗尾。尾鬥魚(Combo Tail,CBT)─此類的鬥魚的尾巴形狀為梳尾形式。馬尾鬥魚跟梳尾鬥魚差別在於梳尾鬥魚的臀鰭跟尾鰭的未端為鋸齒狀;嚴格來說,梳尾鬥魚係馬尾鬥魚改良出來的品種,身價比馬尾鬥魚稍高。馬尾鬥魚乃最早出現的人工品系,也是市面上常見、價位最低廉的品系,市售個體體色以紅、藍等單色系為主。

之後在愛好者不斷的努力改良下,泰國鬥魚魚鰭鰭條的展幅也越來越大,又出現了扇尾鬥魚,其特徵是尾鰭呈現扇子形狀。扇尾鬥魚的英文又叫「HALF MOON」,半個月亮的意思,意即尾鰭要像摺扇又能展開到像似半個月亮的圓度。依照尾鰭夾角的角度可細分為以下品種:三角尾(Delta Tail,DT。尾鰭夾角的角度約120∼129度。);超級三角尾 (Super Delta Tail。尾鰭來夾角的角度約130∼179度;此類鬥魚屬於三角尾的極品。);短半月(Plakat Betta,PK。別名將軍鬥魚,與其他偏重觀賞價值的展示級鬥魚不同,屬於搏擊型鬥魚。);半月(Halfmoon Betta,HM。尾鰭夾角的角度達到180度呈半月形。);超半月(Over Half Moon,OHM。尾鰭夾角的角度超過180度。)。時至今日,尾鰭夾角超過180度、被稱為超級半月(Super Halfmoon)的個體在展示級泰國鬥魚市場上早已比比皆是。甚至連玫瑰尾(Rose tail,其特徵在於尾鰭的邊緣形成摺疊現象)和羽毛尾(feathertail)的特殊魚型,都不再是珍稀品種。

十多年前,在扇尾鬥魚中出現了魚鰭鰭膜削減,使得鰭條突出於鰭膜之外的變異個體。原本這類個體被資深玩家認為是一種病態而未加以重視,但隨著培育個體越來越多,竟也逐漸形成了一獨立品系,被稱為冠尾鬥魚(Crown Tail),又稱獅王鬥魚。冠尾鬥魚鰭條的分岔數量也會讓其冠尾鬥魚此一品系呈現略微不同的模樣,通常依照鰭條分岔數量可將其分為2岔、4岔、8岔、16岔等類型;16岔以上通常被譽為國王冠尾鬥魚。不過在正式的競賽中,鰭條分岔數並非評比的重點,體型、色彩和鰭條的完整度及平直與否,才是評審的標準。

除此之外,市場上亦有因鱗片反光而命名的龍麟鬥魚,也有因胸鰭巨大貌似大象耳朵而命名的大象鬥魚,甚至也有白子鬥魚及短身鬥魚。大象鬥魚(Big Ear)是幾年前才改良出來的新品系,由於胸鰭鰭面宛如大象的耳朵一般,所以普遍稱為大象、象耳或天使鬥魚;牠以胸鰭鰭面面積較大且圓整的個體為上品。另外,還有一種巨型鬥魚(Giant Betta,GT):體型為一般泰國鬥魚三倍大。

儘管胸鰭和尾鰭巨大的泰國鬥魚身型美麗動人,但飼養時對水質的要求卻相對高了許多,否則極易產生「燒尾(像被火燒灼的模樣)」的疾病。相形的,短尾的泰國鬥魚較不會產生以上的情形,因此之故,在馬尾、扇尾和冠尾泰國鬥魚躍居主流之餘,短尾鬥魚(Plakat)和花魚系雙尾短尾鬥魚仍受到飼養者的歡迎。這兩種品系的泰國鬥魚仍維持著原種泰國鬥魚的型態,牠們的身形簡潔有力,在沒有飄逸魚鰭的羈絆下,展現出另一番飼養風味,魚鰭疾病罹患率的降低也讓牠們深受鬥魚玩家的喜愛。

 

泰國鬥魚雄魚只適合獨居

至於新手入門時該如何挑魚,林明見建議先判斷生命力。健康有活力的泰國鬥魚,看起來精神飽滿,雄糾糾氣昂昂,充滿鬥志,對外界的刺激反應十分靈敏,而不會看起來死氣沈沈。可以用手指在魚缸壁上輕輕滑動,但千萬別敲魚缸,以免魚兒受到驚嚇;觀察鬥魚對滑動的手指是否有反應,是否會有互動性的動作。其次看魚兒的臉部,五官構造是否健全,嘴巴閉合是否有力,顏值有否很高;這部份的美醜很主觀,就看是否看起來很對眼。再來仔細端詳身體其他部位,注意鬥魚的鰭是否有劃傷的情況,體表是否有腫塊,遊動的姿勢是否正常等。

找到喜歡的魚兒,價格也可以接受,再來就是克服飼養的問題。以往台灣的蓋斑鬥魚因個體小可以養在小小的玻璃杯內,但對於不時要舒展角鰭的展示級泰國鬥魚而言,空間就太小了,至少要找可以裝二公升的玻璃器皿或水族箱。蓋斑鬥魚和泰國鬥魚的雄魚均很好鬥,唯兩隻蓋斑鬥魚雄魚搏鬥,只要有一方示弱,搏鬥就會停止;反觀泰國鬥魚雄魚則會鬥到你死我活。因此,蓋斑鬥魚兩隻雄魚可以混養,但泰國鬥魚雄魚必須單獨飼養。雌魚雖可混養,但容量過小時,偶爾也會為了搶地盤相互撕咬。

鬥魚咖啡業者林明見表示,如果飼養泰國鬥魚的器皿不大,裡面可以放一只水草即可。倘若使用水族箱飼養,有兩個設備是勢必不可少的,加熱棒和過濾器。由於泰國鬥魚是熱帶魚,適宜溫度24-27℃,秋冬季節氣溫驟降時,加熱棒即可派上用場。而為了隨時掌握缸內的水溫,建議水缸內要安裝溫度計。

儘管泰國鬥魚生命力強,但仍需要乾淨的水質,才能保持健康,當水質較差時,魚鰭很容易就會有撕裂的現象出現。所以,用小器皿飼養時,每五天就需要把水全部換掉;可先用免洗杯將魚撈入其中,再進行清洗器皿和換水,最後再將魚輕輕倒回器皿中。中小型水族箱則需要安裝過濾器,過濾缸內的雜物,凈化水質的同時,也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需要注意的是,過濾器水流不能太強,因為泰國鬥魚魚鰭很脆弱,所以過濾器水流越緩越好,使用海綿過濾器最適合!

即便安裝過濾器,水族箱內的水每3∼7天仍需要維護水質,可利用塑膠軟管運用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並抽去約1/3的污水,再注入乾淨的水。大型的水族箱可以另外安裝水循環系統,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並增加水中溶氧,讓水質保持乾淨。未安裝者則可以用竹筷夾一吸水紙,輕輕在水面拖動,亦可達到同樣的效果。此外,還應適時根據水質情況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泰國鬥魚愛照鏡子


林明先指出,飼養泰國鬥魚只要使用自來水即可,如果家中有除氯功能的濾水器,可直接使用(但逆滲透濾水器缺乏礦物質則不宜)。未經濾水器的自來水則需靜置數小時,待水中的氯揮發再使用,同時也要注意新水和舊水之間水溫的落差不可太大。如果魚缸沒蓋子,水加到魚缸五分之四高度就好,以防鬥魚跳出去。

每次換水後,第二天再開始餵食。泰國鬥魚屬於雜食性魚類,基本上不挑食,普通的飼料,活的誘餌,血蟲等都可以作為食物,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儘量不要讓鬥魚的食譜過於單調。通常人工乾燥餌料營養成份齊全且乾淨衛生,是大多數人飼餵鬥魚的必備餌料;為適應鬥魚水上層活動的習性,最好選浮水性飼料。若能間隔投餵新鮮的活餌,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可使鬥魚體色更加鮮艷,只不過這類餌料大多帶細菌,易造成魚隻染病,投餵時一定要經過漂洗。萬一魚隻不慎染病,除了投予抗生素之外,亦可將洗淨並曬乾的大葉欖仁樹葉,切小片後投入水中,魚隻即可不藥而癒。如果想避免生餌帶來的麻煩,坊間亦有專門保持其體色鮮艷的鬥魚飼料。顆粒狀飼料每次餵6~10顆,每天餵一次。不過,如果外出或過於忙碌而無法餵食,也沒關係,泰國鬥魚有時將近1個月不餵食也能夠存活下來,這是泰國鬥魚生命力強的一個表現。

飼養泰國鬥魚還有若干注意事項

1.水缸避免置於陽光直射的地方,如場地受限制無法避免時,亦應有適當遮蔭。2.切勿以水直接衝擊其鰓蓋,以免傷及魚隻呼吸用「迷器」。3.水族箱或池塘內應養殖自然水草,如水蘊草、水芙蓉等,以便其繁殖與躲藏。4.繁殖期間應另外準備數個容器,同樣內置水草養生,以便必要時移居小魚與隔離其他鬥魚之用。5.避免跟其他種類的魚養在同一容器內。6.注意養殖的水池水面是否布滿浮萍等水生植物,一定要讓鬥魚有探出水面換氣的空間。7.用較小容器飼養時,要注意鬥魚探出水面換氣的動作時,是否會有跳出容器的危險。

泰國鬥魚不是餵飽就沒事了,如果由於長期缺乏外部刺激,容易出現尾鰭退化,缺乏鬥性等現象,這時在水缸旁置一面小小的鏡子就可以解決問題,應該每天進行2-3次,每次5—10分鐘的照鏡子訓練,讓鬥魚與鏡子中的自己炫耀搏鬥,改善體色與鰭的表現力。

同時享受繁殖的樂趣

繁殖也是飼養泰國鬥魚的樂趣之一。泰國鬥魚雌雄極易分辨,雌魚的顏色沒有雄色的鮮艷。雄魚的背鰭、臀鰭、尾鰭比雌魚用全長5厘米以上的,可以用做繁殖的親魚。繁殖用水溫調到27℃左右,pH值7.0,硬度9∼11。繁殖箱放置一層浮性水草,然後將挑好的親魚直接放入其中。作為親魚的雌魚一定要達到性成熟,如果雄魚發情而雌魚不發情,雄魚就會追咬它,這時要趕緊將雌魚撈出,否則雌魚會被雄魚咬死。

產卵前雄魚先修建氣泡巢,產卵時雄魚把雌魚推到氣泡巢下,然後用身體裹在雌魚身上,雌魚將卵排出雄魚使之受精。如果卵子掉到繁殖箱底部,雌雄魚會把它們拾起,然後吐在氣泡巢裡。和大多數魚類一樣,泰國鬥魚乃由雄魚負責照顧下一代,產卵完畢後只需留下雄魚看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