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2024-03-28 16:42:18
 
2024-03-28 14:32:20
 
2024-03-28 14:24:13
科技人文雜誌 NO.141
目前位置  >  首頁 >  封面故事
蛻變中的桃城石猴

阿里山上的獼猴成群,山腳下溪流裡蘊藏豐富的積砂岩和貝化石,六十多年前在素人雕刻師的催生下,形成了嘉義特有的石猴雕刻文化!長年來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嘉義石猴文化幸未斷層,且隨著國內外藝術創作者的投入,逐步蛻變,正往藝術殿堂推進中…桃城並非指桃園,而是舊名諸羅的嘉義市,係因清領時期古城形如桃尾狀,因而得名!不過,記得這段過往歷史的人並不多,但對嘉義的石猴雕刻卻印象深刻!六十年多年前一位當地石雕師傅詹龍(龍師)偏愛雕石猴,大小作品多達千餘件,帶動了石猴雕刻的風氣,使得石猴、交趾陶和繪畫並稱「嘉義三藝」,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成為地方文化特色,並接連三年舉辦大型國際創作營,亟欲打開國際知名度!

■文.圖/楊順發



嘉義石猴文化究竟是天生註定,或者是因緣際會的巧合,也或許兩者皆俱。在阿里山有座天然大石猴,成為訪客必訪的景點,但始終沒有人將嘉義與石猴聯想在一起。直到戰後,當地一位石雕師傅詹龍(龍師)以雕石猴著名,國內外收藏家爭相搶購,同業群起仿效,蔚為風氣,嘉義石猴名聲才逐漸打開。

石猴雕刻伊始於龍師

1917年,詹龍生於嘉義南門圓環的打石街(今嘉義市東區文昌街),不過並非出身打石世家,家中從事青草店。家境清寒,曾就讀嘉義市第二公學校(今嘉義市民族國小),小五時就因為了幫忙家計做童工而輟學。在打石街耳濡目染的環境下,他常在家裡刻石自娛,鄰居石匠師傅見他頗有天賦,乃請他當幫手。

或許天生註定要吃這行飯,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詹龍被徵召到海南島充當軍伕。大戰結束後滯留在海南島等待遣返的期間,他跟隨一位在汕頭建造寺廟龍柱的雕刻師學習雕龍柱,石雕技藝大幅精進。回到嘉義後,尚未能獨當一面的詹龍在阿里山當採石工,山上台灣獼猴甚多,常吸引詹龍駐足觀看,無聊的時候便將留在腦海的獼猴印象雕成石猴,但此時並未獲得任何注意。

詹龍後來曾出外從事雕刻寺廟龍柱,之後回到嘉義打石街開設墓碑店,唯生意冷清,他乃利用閒暇雕刻神像、英雄、寵物、走獸、石猴自娛,顧客反而對這些作品較感興趣,訂購的生意量很快凌駕過本業。四十三歲時,他索性關閉墓碑店面,搬到嘉義市體育場旁的陋巷中租屋,以代雕親人雕像與透過民藝古董店銷售石猴、石佛維生。詹龍的石猴大約從1973年起開始聲名大噪,因為他採用嘉義地區溪流的貝類化石做為石材,多了一種無從特意打造的獨有肌理美感。大部分石猴作品透過民藝店轉售海外,大受日本人歡迎,從此,有「嘉義龍師,雕猴第一」的美譽。



由於詹龍的石猴一件難求,日本觀光客也開始向後來跟進的陳樹勳、郭秋松、郭慶堂等雕刻師購買石猴,各有專擅,各具特色。此後至今,又有蔡芳澤、王丙木、薛文瑞、陳壬癸、辜銘傳、陳見成、黃欽銘、林漢泉、張明欽等雕刻師陸續加入行列。石猴遂成為嘉義的文化特色,嘉義市亦被喚作「石猴故鄉」。嘉義八掌溪、澐水溪、石梇溪等河床,出產各色各樣的貝類、海膽化石和砂積石、石心石,這些石材紋路鮮麗是雕刻石猴最佳材料,因此孕育了這一群具有地方鄉土風情藝術的石猴雕刻家。他們善用這些石材,運用巧思再配合慧心巧手,一鎚一鑿將猴子的親情、俏皮靈巧的姿態,在鑿起鑿落之下,精雕細琢地呈現栩栩如生的石猴模樣,每件作品形態都不盡相同,因此充滿著鄉土藝術之美。1998年,國父紀念館舉辦「桃城石猴特展」,展出二十四位嘉義本地雕刻家提供的七十件作品,所用石材都取自八掌溪特有的化石,洋洋大觀,讓觀賞者驚艷不已。

六十多年來,嘉義石猴雕刻儘管百家爭鳴,但引領石猴創作風潮,一般公推三大家族,首開創雕刻石猴風氣的人當然是詹龍,直到1990年辭世之前,創作的石猴大小作品多達幾千件,迄今尚無人出其右,被尊稱為「猴雕之神」。另一位是郭秋松,開創先鋒之一,家族投身石猴雕刻者頗多。再一位是劉明燦從事石猴雕刻長達20餘年,家族全員投入!此外,陳建成、陳樹勳、辜銘傳、薛文瑞...等多位前輩人物,都在傳承石猴雕刻上奉獻己力!難能可貴的是這群石猴雕刻家,大多沒有經過學院訓練,很少師承背景,均屬自行摸索,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素人藝術家。



地方文化局大力推動

嘉義石猴雕刻從最初的藝術品買賣商業活動,後來推升為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始於嘉義市文化局自1998年開始辦理「石猴戶外創作展」活動,讓大家透過雕塑家的鑿雕,看見嘉義人對於土地、自然、生活的人文特色。乃至2016年嘉義市策辦首屆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由東海大學美術系林文海教授擔任策展人,邀請來自義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亞的石雕名家和嘉義在地石猴藝師共同參與,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北側戶外空間進行現地創作。創作營主題為「石猴之光耀嘉義」,由5件大型石猴雕刻作品構成,包含西班牙Nando Alvarez「猴年行大運」、保加利亞Liliya Pobornikova「猴靈猴現」、義大利Filin Gheorghi「猴來居上」、嘉義市石雕協會「猴樂桃淘」及林文海「石猴騰祥獻桃城」。

由於首屆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成果豐碩,乃於次年再度舉辦「2017嘉義市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活動,這次創作營則由創作藝術家邱泰洋擔任策展人,邀集來自韓國、義大利、保加利亞的石雕藝術家和嘉義在地石猴藝師,於文化局音樂廳旁杉池戶外空間進行現地創作,不分晴雨、相互交流,歷經2週的孜孜創作,完成了5件大型石猴雕刻作品。作品包含韓國藝術家黃承佑(Hwang Seung-Woo)的「猴厲害」、保加利亞藝術家卡門.塔涅弗(Kamen Tanev)的「猴精彩」、義大利藝術家甘地•塔萬修(Genti Tavanxhiu)的「猴力充沛」、在地藝術家蔡永武老師的「母愛」及嘉義市石雕協會六位藝師的「猴愛你」。



為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雕塑家投入石猴雕刻創作,並為籌劃的石猴園區甄選作品,今年再度賡續辦理「2018嘉義市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活動,正式邁入第三屆。邀請雕塑家現場創作雕刻石猴,從接觸、瞭解、構思、動手雕刻到作品完成,以動態的過程鼓舞在地人文、藝術創作的交流互動,傳承這一份美麗的風土情。

2018年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活動,預訂十月份正式登場,由青年石雕家林立仁負責統籌策展。這位出身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碩士,因為一趟花蓮行,被石雕藝術深深吸引而無法自拔,一頭栽進了石雕不歸路,作品在國內外石雕展覽中嶄露頭角,在國際享有高知名度!他對於嘉義的石猴雕刻這項珍貴的地方文化亦十分看重,積極整合他擁有的國際雕刻界資源,盼能讓嘉義石猴雕刻也能走向國際!

林立仁的作品2017曾受邀北京798國際雕塑邀請展,近年更先後受邀參加了中國、法國、加拿大、紐西蘭、比利時、伊朗等多國舉辦的石雕創作營,頗具國際知名度和野視。他本身也積極投入石雕創作營的策辦與參與,包括:2015花蓮縣國際石雕藝術創作營、2015BenQ國際石雕藝術創作營、2016嘉義縣國際石雕藝術創作營「談情望愛」、2017嘉義市石猴創作營、2017哈爾濱通河國際雕塑創作營……

場控總監張書瑋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石雕大將,現任岩島生活藝術公司負責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學系兼任教師,曾擔任2016「談情塑愛」嘉義縣國際雕術創作營行政總監、「回嘉」嘉義縣國際地景藝術創作展現場總執行,技術總監葉權賢亦是一位優秀的青年石雕家。

2018年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廣邀國外知名的石雕好手,齊聚一堂,儼然為國內石雕界最大的盛事。從參加的作品中可以看見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且大多跳脫具象寫實的手法,增添藝術美感;有些作品甚至觸及心靈層面的省思,意境更加昇華,讓石猴呈現更多元的樣貌。

 

加入藝術創作元素

此次受邀參加的國際貴客包括紐西蘭女雕刻家Renate Verbrugge、中國雕刻家劉洋、韓國雕刻家kimwongeun,及備取的秘魯雕刻家ldo Shiroma Uza。在地雕塑家則包含嘉義市石雕協會六位藝師一同協力創作(陳明卿、陳賜欽、林源昌、郭展禓、黃仁俊、郭振輝)以及在地的侯連秦;備取的則是在地的吳潔蓉(含二位助手),和來自花蓮的王標。 

紐西蘭女雕刻家Renate Verbrugge,事實上出生在比利時,後來才移民紐西蘭,係紐西蘭新普利茅斯市石雕創作營的協辦者,作品向以線條流暢圓潤著稱,創作前每每先傾聽內心的聲音,被譽為「用心感受石頭溫度的女子」。此次參展的作品:猴在這裡 I am here,反映的是第一次聽到石猴的感受,心情如水中嬉戲的猴子,雀躍無比!中國的劉洋現任中國太平洋雕塑學會秘書長,係2017 中國通河國際雕塑創作營總策展人。此次參展作品名稱:水中月The moon,刻劃頑皮的猴仔,以為水裡頭的是可口的香蕉,結果竟然是迷幻的月影,螳螂捕蟬,麻雀在後,所捕捉趣味橫生的畫面。 來自韓國的kimwongeun作品名稱:請婚男,是一個有趣的主題,求婚的猴子如人類般的穿搭西裝與花,凸顯人類的愛情文明。秘魯雕塑家Aldo Shiroma Uza作品名稱:猴子冥想曲,表達相由心生,與內在平靜的對話。

嘉義市石雕協會宣揚嘉義石猴文化之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成員中有詹龍之子詹哲雄、郭秋松之子郭文雄,兩大家族亦是協會創會主幹;及現任理事長陳明卿、常務監事黃仁俊、總幹事羅正吉擔當領航;與協會精英郭振輝、林源昌、陳賜欽等共八位藝師,把最佳效果「好光景」呈現出來。協會每年均協助會員將作品透過會員聯展,呈現給嘉義市民欣賞,配合文化局3、4樓展場裝修工程進行,將會員聯展移置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希望透過不同的展出空間,展現作品多樣化的風貌,讓市民做更近距離、多角度的觀賞,一方面展現會員個人創作的成果,同時,希望藉此與參觀者做靈性的交談,也讓會員間互相觀摩激勵,一方面也自我敦促,自我要求更上一層樓。

嘉義市石雕協會此次共同作品有:好光景,想像彩雲的變化,遊客可搭觔斗雲騎上雲猴,雲遊四海:喜悅。在地雕塑家侯連秦作品名稱:繁華,表述歲月洗禮而造就今日猴子文化的慶典,是人與自然、動物共創出的美好。花蓮雕塑家王標作品名稱:猴雕家,用孫悟空的形象象徵很厲害,透過鑽孔的技術以達到手機音樂播放的功能,也傳達一位年輕石雕家對留聲機音樂的渴望。

王標從小憧憬著作為一名石雕家,玉里高中石工科拿下技能競賽第一,準備出國跟國外石雕選手一起競技時SARS來襲,全部喊卡,讓他感到遺憾不已!後來經歷南投中台禪寺大型神像雕刻磨練技巧,為了生活到處幫人雕刻做了幾年的「專業石雕臨時工」,見證石雕這幾年在台灣的興衰。由代工轉為創作的辛苦歷程,從青澀的工匠師傅轉為石雕藝術家的酸甜苦辣;住在後山也不會英語的他,因為對石雕藝術創作的熱愛與努力,讓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在阿根廷的天空。

王標亦是經常受邀參加國際石雕創作營的熱門人物,包括:2017紐西蘭Te Kupnga國際雙年展石雕創作營、2017土耳其Bisanth國際大理石雕創作營、2016羅馬尼亞Busten國際石雕創作營、2016巴西São José國際大理石雕刻創作營、2016土耳其 Izmir國際石雕創作營、2015羅馬尼亞Caransebes國際花崗岩石雕創作營、2015台灣BenQ國際石雕戶外創作營、2015土耳其 Kömürcüo lu國際石雕創作營。

另外一位在地雕塑家吳潔蓉及兩位助手,2017參加石猴雕刻徵件比賽獲得第一名。並榮獲永久免審查資格。此次參展作品名稱:嚇一跳,以猴子與小樹蛙相遇為主題,巧妙捕捉到猴子與樹蛙目光接觸的那一霎那,將猴子的頑皮靈動,詮釋得淋漓盡致。



期能走進國際藝術殿堂中

細數嘉義石猴六十多年來的發展軌跡,及綜觀十多年來,各項大小規模的石猴文化活動,所參展的眾多作品當中,不難看出石猴雕刻很明顯地不斷在蛻變之中。起初由素人石雕師詹龍雕了第一刀,隨後亦由素人雕刻家們承先啟後,帶動了收藏的風潮,形成了所謂的素人派。以極簡的線條,鑿刀隨性創造,具有想像力的創作,形成一種深深具有在地居民情感的風格作品。大多以溫馨、溫柔、親子的題材為主要風格。而使用的石材也都是就地取材,撿自當地河流裡的砂積岩,貝類化石等等,做為廣泛的雕刻素材。題材則由雕刻師以猴類動物之姿態,生動的表達與抒發於創作上。樸拙是這個時期作品的特色,若以專業的藝術創作角度來看,此時期的作品大致歸類為手工藝品。

之後隨著大專院校設計科系畢業生的投入,嘉義石猴的雕刻開始步入精緻化,作品的線條流暢,表情和恣態栩栩如生,並能細膩刻劃出獼猴的神情和性情,與觀賞者開始有了心靈上的溝通。將原本的石猴雕刻,賦予了一種更嶄新的雕刻工法與想法,呈現出石猴雕刻的新風貌,有的偏寫實風格,有的著重巧思與線條,整體而言,偏向於更精緻與細部的情感藝術傳達,概括稱之為學院風格。

迄今,從2016年開始舉辦的國際大型石猴雕刻創作營,邀集國內外雕刻家齊聚一堂,其中不乏國際知名的雕刻家,不僅再次為石猴雕刻帶來新思維,也漸能打開國際能見度!此時期的作品可以說更進階到純藝術的創作,作者均經內心省思,解構再重現,作品的樣貌從具象走向半具象,而有了更寬廣的想像空間。有志之士盼有朝一日嘉義石猴雕刻能獲得更多國內外藝術界人士的重視,能在國際間的藝術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